草堂

子美西来筑此堂,浣花春水共凄凉。 鸣鸠乳燕归何处,野草闲花护短墙。 英雄去矣柴门闭,邻里伤哉竹径荒。 安得山瓶盛乳酒,送分渔父濯沧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子美:指杜甫,字子美。
  • 浣花:指浣花溪,杜甫曾在其旁建草堂。
  • 鸣鸠乳燕:鸣叫的斑鸠和哺育幼鸟的燕子。
  • 野草闲花:野生的草和花,形容荒凉。
  • 短墙:矮墙。
  • 英雄:指杜甫。
  • 柴门:用树枝编成的门,形容简陋。
  • 竹径:竹林间的小路。
  • 山瓶:山中制作的瓶子,指简朴的容器。
  • 乳酒:指新酿的酒。
  • 渔父:渔夫。
  • 濯沧浪:在沧浪水中洗涤,比喻隐居生活。

翻译

杜甫西来建造了这座草堂,浣花溪的春水与他一同感受着凄凉。鸣叫的斑鸠和哺育幼鸟的燕子不知去了哪里,只有野草和闲花守护着矮墙。英雄已经离去,简陋的柴门紧闭,邻里也为竹林小径的荒废而感到悲伤。真希望能用山中制作的瓶子盛装新酿的酒,送给渔夫,让他洗涤在沧浪水中,享受隐居的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杜甫草堂的荒凉景象,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对杜甫的怀念和对英雄逝去的感慨。诗中“鸣鸠乳燕归何处”和“野草闲花护短墙”等句,以寓情于景的手法,抒发了对往昔的追忆和对现实的哀伤。结尾的“安得山瓶盛乳酒,送分渔父濯沧浪”则寄托了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体现了诗人对简朴生活的渴望和对杜甫精神的传承。

汪元量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