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应奉林希元赴上虞令二首

先子登瀛记昔年,京城邂逅各欣然。 每思推毂嗟前梦,颇喜同僚续旧缘。 野岸晴莎穿去鹢,江亭云树忽啼鹃。 曹娥祠在无人问,为拓残碑寄日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登瀛(dēng yíng):古代指科举考试中进士。
  • 邂逅(xiè hòu):偶然遇见,不期而遇。
  • 推毂(tuī gǔ):比喻推荐人才。
  • 同僚(tóng liáo):同事,一起工作的人。
  • 晴莎(qíng suō):晴朗的沙滩。
  • 去鹢(qù yì):古代传说中的水鸟,此处可能指水鸟飞翔。
  • 江亭(jiāng tíng):江边的亭子。
  • 啼鹃(tí juān):杜鹃鸟的啼叫。
  • 曹娥祠(cáo é cí):纪念曹娥的祠堂,曹娥是古代孝女。
  • 拓残碑(tuò cán bēi):拓印残破的石碑。
  • 日边(rì biān):指皇帝的身边或朝廷。

翻译

我父亲当年进士及第的记忆犹新,在京城偶然与你相遇,我们都感到非常高兴。每当想起推荐人才的往事,总是感叹不已,现在很高兴能与你再次成为同事,继续我们的旧日缘分。晴朗的沙滩上,水鸟飞翔,江边的亭子旁,云雾缭绕的树林中,忽然传来杜鹃的啼叫。曹娥祠已经无人问津,我为你拓印了残破的石碑,寄往朝廷。

赏析

这首诗是周伯琦送别应奉林希元赴上虞令时所作。诗中回忆了与林希元在京城的相遇,以及对推荐人才的往事的怀念。通过描绘晴朗的沙滩、飞翔的水鸟、江边的亭子和啼叫的杜鹃,营造出一种离别的氛围。最后提到曹娥祠的残碑,表达了对历史遗迹的关怀和对友人的深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对历史的尊重。

周伯琦

元饶州人,字伯温,号玉雪坡真逸。周应极子。幼入国学为上舍生,以荫补南海簿,三转为翰林修撰,顺帝至正中累迁参知政事,招谕平江张士诚,拜江浙行省左丞,留平江十余年。士诚灭,乃归,寻卒。仪观温雅,博学工文章,尤以篆隶真草擅名。有《说文字原》、《六书正讹》等。 ► 2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