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杂诗和林石田

陵庙成焦土,宫墙没野蒿。 亡秦皆赵李,佐汉独萧曹。 国子乘黄贵,山人著白高。 飞埃犹黯黯,逝水正滔滔。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陵庙:帝王的陵墓和宗庙。
  • 焦土:被战火焚烧后的土地,形容战争的破坏。
  • 宫墙:宫殿的墙壁。
  • 野蒿:野生蒿草,比喻荒凉。
  • 亡秦:指秦朝的灭亡。
  • 赵李:指赵高和李斯,秦朝末年的权臣。
  • 佐汉:辅佐汉朝。
  • 萧曹:指萧何和曹参,汉朝初年的重要官员。
  • 国子:指贵族子弟。
  • 乘黄:乘坐黄色的马车,象征尊贵。
  • 山人:隐士。
  • 著白高:穿着白色的衣服,表示高洁。
  • 飞埃:飞扬的尘埃,比喻世事变迁。
  • 黯黯:昏暗不明。
  • 逝水:流逝的水,比喻时间的流逝。
  • 滔滔:形容水流不断。

翻译

帝王的陵墓和宗庙变成了焦土,宫殿的墙壁被野蒿覆盖。秦朝的灭亡是因为赵高和李斯,而辅佐汉朝的则是萧何和曹参。贵族子弟乘坐着黄色的马车显得尊贵,隐士穿着白色的衣服显得高洁。飞扬的尘埃依然昏暗不明,流逝的水则不断滔滔。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陵庙、宫墙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诗中对比了秦朝的灭亡与汉朝的兴起,以及贵族与隐士的不同生活状态,表达了对历史兴衰和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飞埃与逝水的描绘,则进一步强调了时间的无情和世事的变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透露出诗人对历史和人生的深刻洞察。

汪元量

宋临安钱塘人,字大有,号水云子。度宗咸淳间进士。以善琴供奉内廷。宋亡,随北去。后为道士南归,往来匡庐、彭蠡间,踪迹莫测。为诗慷慨有气节,多纪国亡北徙事,后人推为“诗史”。有《水云集》、《湖山类稿》。 ► 5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