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 甲戌清明雨中感春

六朝千古台城路,伤心几番兴废。形胜空存,繁华暗老,举目江山还异。风尘万里。奈迁客驱驰,去程迢递。故旧相望,雁边消息缈难寄。 春风凤皇台上,转蓬回首处,应叹身世。江总情深,陈琳檄倦,投老竟成归计。斜阳某水。且净洗缁衣,任休行李。只怕东山,兴来还又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朝:指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的南方的六个朝代。
  • 台城:古代城池的一种,这里特指南京的古城。
  • 迁客:指被贬谪的官员。
  • 迢递:遥远。
  • 转蓬:随风飘转的蓬草,比喻漂泊不定的生活。
  • 江总:南朝陈的文学家,曾任尚书令。
  • 陈琳:东汉末年的文学家,以檄文著称。
  • 投老:到老,终老。
  • 缁衣:黑色的衣服,这里指官服。
  • 东山:指隐居的地方,也指再次出仕的愿望。

翻译

千古流传的六朝台城路,经历了多少次兴衰变迁,令人心碎。那些曾经的形胜之地如今只剩下空壳,繁华已逝,举目所见,江山依旧,却已物是人非。风尘仆仆,万里奔波,无奈被贬谪的官员们,他们的旅途遥远而艰辛。旧日的朋友相隔遥远,如同雁边传来的消息,渺茫难寻。

春风吹拂着凤皇台,回首往事,仿佛随风飘转的蓬草,感叹自己的身世。江总的情感深沉,陈琳的檄文已使我厌倦,到老时终于决定归隐。斜阳下的某片水域,我愿洗净这身官服,任由行李随意放置。只是担心,一旦东山的兴致再次被激发,我又会重新出仕。

赏析

这首作品以六朝古都台城为背景,通过对历史兴衰的感慨,抒发了作者对个人命运的无奈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自然意象,如“六朝”、“台城”、“转蓬”等,构建了一幅沧桑的历史画卷。同时,通过对“迁客”、“故旧”等人物的描写,展现了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漂泊感。最后,以“东山”之志作为结尾,既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渴望,又隐含了对未来可能再次出仕的忧虑,体现了作者复杂而矛盾的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