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天乐 · 甲戌清明雨中感春
离歌一曲江南暮,依稀灞桥回首。立马东风,送人南浦,认得当年杨柳。梨花过后。悄不见邻墙,弄梅纤手。绮陌东头,个人还似旧时否。
相如近来病久。纵腰围暗减,犹未全瘦。宿酒昏灯,重门夜雨,寒食清明依旧。新愁谩有。第一是伤心,粉销红溜。待约明朝,问舟官渡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甲戌:指元代至正十四年(1354年)。
- 灞桥: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古时常有离别之景。
- 南浦:泛指送别之地。
- 绮陌:美丽的街道。
- 相如:可能指司马相如,此处借指作者自己。
- 宿酒:隔夜未醒的酒。
- 重门:层层门户。
- 寒食:清明节前一天,古代有禁火习俗。
- 谩有:空有。
- 粉销红溜:形容女子面容憔悴,红润消退。
翻译
在江南的暮色中,我唱着离别的歌,仿佛在灞桥上回首。我立马在东风中,送别于南浦,认出了当年的杨柳。梨花凋谢后,悄无声息地,我看不见邻墙上的女子,她是否还在那里轻抚梅花。在美丽的街道东头,那个人是否还像旧时一样。
我近来病了很久,即使腰围悄悄减少,也还未完全消瘦。隔夜的酒和昏暗的灯光,重重门户外的夜雨,寒食和清明依旧。我空有许多新愁,最伤心的是,她的面容憔悴,红润消退。我打算约她明天,在官渡口问舟。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清明时节雨中的感伤和对往昔的怀念。通过“灞桥回首”、“南浦送别”等意象,表达了离别的哀愁和对旧日恋人的思念。词中“梨花过后”、“弄梅纤手”等细腻描绘,增添了春日的凄美与女子的婉约。结尾的“问舟官渡口”则透露出对未来的期待与不安。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词人邵亨贞的文学才华和对美好时光的无限留恋。
邵亨贞的其他作品
- 《 追和赵文敏公旧作十首点绛唇 》 —— [ 元 ] 邵亨贞
- 《 后庭花 · 拟古 》 —— [ 元 ] 邵亨贞
- 《 河传 · 戏效花间体 》 —— [ 元 ] 邵亨贞
- 《 西江月 · 东城夜思 》 —— [ 元 ] 邵亨贞
- 《 贺新郎 》 —— [ 元 ] 邵亨贞
- 《 兰陵王 · 春日寄钱塘诸友 》 —— [ 元 ] 邵亨贞
- 《 长亭怨慢 杨花 》 —— [ 元 ] 邵亨贞
- 《 点绛唇 其二 暮登新安镇城楼 》 —— [ 元 ] 邵亨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