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靳从矩宿雁山天柱院

东南地势下,海水复善齧。 青天久轩轾,独见斗杓揭。 古帝省下上,东维成敧缺。 大灵骏奔走,蛟螭改其穴。 洚水缩地入,万鬼拔山出。 想见风雨黑,电火上下掣。 两柱俄支撑,真宰仰咋舌。 遂令天行健,不复见卼臲。 鬼工巧斲削,又不见剞劂。 日月转半腹,隐避若两蝶。 我夜卧其旁,户外白如月。 开户天冥冥,岝崿立积雪。 居然浑沌素,元气澹不裂。 平生山水性,念此心屡结。 缅怀万物初,天地亦芽蘖。 众人如蝼蚁,细大强区别。 俯仰聊自喻,白云一怡悦。 亭午日气近,鸣鸟著清樾。 我仆膏吾车,前路在嵽嵲。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善齧 (shàn niè):善于侵蚀。
  • 轩轾 (xuān zhì):高低不平。
  • 斗杓 (dǒu biāo):北斗七星的柄。
  • 东维 (dōng wéi):东方的边界。
  • 敧缺 (qī quē):倾斜不完整。
  • 大灵 (dà líng):指神灵。
  • 蛟螭 (jiāo chī):传说中的龙类生物。
  • 洚水 (jiàng shuǐ):泛滥的水。
  • 卼臲 (wù niè):不安定。
  • 剞劂 (jī jué):雕刻用的刀具。
  • 岝崿 (zuò è):山峰。
  • 浑沌 (hún dùn):原始的混沌状态。
  • 芽蘖 (yá niè):萌芽。
  • 嵽嵲 (dié niè):山高耸的样子。

翻译

东南地区地势低洼,海水善于侵蚀陆地。青天长久地高低不平,唯独能看到北斗七星的柄高高举起。古代帝王巡视上下,东方的边界形成了倾斜不完整的景象。神灵急速奔走,蛟龙和螭龙改变了它们的巢穴。泛滥的水缩回地底,万鬼拔山而出。想象风雨中的黑暗,电火上下闪烁。两根柱子突然支撑起来,真宰仰天咋舌。于是天行健,不再见到不安定的景象。鬼工巧妙地雕刻,却又不见雕刻的痕迹。日月转动在山腰,隐避如同两只蝴蝶。我夜晚躺在它旁边,户外白如月光。开门看到天空昏暗,山峰上积满了雪。居然保持着原始的混沌状态,元气平静未裂。平生喜爱山水,对此心常常纠结。缅怀万物初生之时,天地也如芽蘖般新生。众人如同蝼蚁,细小与巨大强作区别。俯仰之间只能自我安慰,白云一片带来愉悦。正午时分日光接近,鸟鸣在清新的树荫下。我的仆人润滑我的车,前路在高山之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东南地区的自然景观和神话传说,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天地的壮阔和神秘。诗中运用了许多神话元素和自然现象,如神灵、蛟螭、洚水等,构建了一个宏大的自然与神话交织的世界。同时,诗人通过对山水的热爱和对万物初生的缅怀,表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感悟。整首诗意境深远,语言优美,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和对生命的热爱。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