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妾薄命
妾薄命,当语谁,身年二八为娇儿。
阿母岁岁不嫁女,二十三十颜色衰。
天公两手抟日月,下烛万物无偏私。
奈何丑女得好匹,一生长在黄金闺。
美人如花不嫁人,父母既没诸兄疑。
寄书东家小姑道,得嫁莫择君婿好。
他人好恶那得知,失时不嫁令人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拟妾薄命:模仿古代乐府诗《妾薄命》的风格创作的诗歌。
- 二八:指十六岁,古代女子十六岁被认为是适婚年龄。
- 阿母:母亲。
- 抟(tuán):捏合,这里比喻天公(天命)的安排。
- 丑女得好匹:丑陋的女子却嫁得良人。
- 黄金闺:指富贵人家的闺房。
- 没:去世。
- 诸兄疑:兄弟们有所疑虑。
- 东家小姑:东邻家的年轻女子。
- 得嫁莫择君婿好:嫁人时不要只选择好丈夫。
- 那得知:怎么知道。
- 失时不嫁:错过适婚年龄不嫁人。
翻译
我这薄命的女子,该向谁诉说,十六岁时还是家中的宝贝。母亲年年都不让我出嫁,到了二十三十岁,容颜已开始衰老。天公用双手捏合日月,照耀万物,没有偏私。但为何丑陋的女子却能嫁得良人,一生住在富贵的闺房中。如花般的美人却不嫁人,父母去世后,兄弟们开始有所疑虑。向东邻家的小姑寄去书信,告诉她嫁人时不要只选择好丈夫。他人的好坏怎能预知,错过适婚年龄不嫁人,只会让人老去。
赏析
这首作品以一个女子的口吻,表达了对命运不公的哀怨和对婚姻自由的渴望。诗中通过对比美人与丑女的婚姻命运,揭示了社会对女性的不平等对待。同时,诗人也借女子之口,传达了对及时嫁娶、把握婚姻机会的劝诫。整首诗语言质朴,情感真挚,反映了元代女性对自身命运的无奈与抗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