歙砚歌

渴龙夜饮天池水,六丁挥戈断其尾。 黑风吹落歙山深,化作玄精石中髓。 山深夜夜飞神光,良工盗发天所藏。 凿开苍厓斸寒玉,磨砻秋水归文房。 元气淋漓翠光湿,松花香碎蟾蜍泣。 醉扫郇公五色云,倒凤颠鸾秋瑟瑟。 谁能持此归玉堂,经天纬地成文章。 月中老兔吹寒芒,与君同上青云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歙砚:一种名贵的砚台,产自中国安徽省歙县。
  • 六丁:道教中的六位丁神,常用于神话中作为天界的神将。
  • 玄精:深奥精微之物,此处指砚石的精华。
  • (zhú):挖掘。
  • 磨砻 (lóng):磨制,打磨。
  • 元气:指天地间的原始生命力。
  • 翠光:指砚石的光泽。
  • 蟾蜍泣:比喻砚池中的水珠,如同蟾蜍的眼泪。
  • 郇公:指郇国公,古代文人常以“郇公”代指书法或文房四宝。
  • 五色云:五彩斑斓的云,比喻书法或绘画的色彩丰富。
  • 经天纬地:形容文章或书法的博大精深。
  • 寒芒:指月光,寒意中的光芒。

翻译

如同渴龙在夜中饮天池之水,六丁神将挥戈斩断其尾。 黑风吹落至歙山深处,化作深奥精微的石中精髓。 山中夜夜闪烁着神秘的光芒,技艺高超的工匠偷取了天藏之宝。 凿开苍翠的山崖挖掘出寒玉,精心打磨后带入文房。 砚石的元气淋漓,翠光湿润,松花香中水珠如蟾蜍之泪。 醉意中挥毫,五色云彩般绚烂,倒凤颠鸾,秋意瑟瑟。 谁能携此砚台归于玉堂,以经天纬地之才成就文章。 月光中老兔吹出寒芒,与你我一同登上青云之路。

赏析

这首作品以神话传说的手法,赞美了歙砚的珍贵与神奇。诗中通过“渴龙夜饮”、“六丁挥戈”等意象,赋予砚石以神秘的色彩和超凡的来历。后文描述砚石的采集与打磨过程,以及其在文房中的使用,展现了砚石的实用价值与艺术美感。结尾处以“经天纬地成文章”和“与君同上青云乡”表达了对砚石在文化艺术中重要地位的肯定,以及对使用者能够借此砚台成就一番事业的祝愿。

李孝光

李孝光

元代文学家、诗人、学者,初名同祖,字季和,号五峰,温州乐清(今属浙江)人。少博学,以文章负名当世,隐居雁荡山五峰下,从学者众。元顺帝至正四年(公元1344年)应召为秘书监著作郎,至正七年,进《孝经图说》,擢升秘书监丞。至正十年(公元1350年)辞职南归,途中病逝同州(陕西大荔),享年六十六岁。与杨维桢并称“杨李”。笃志复古,法古人而不趋世尚,非先秦两汉语弗道。著有《五峰集》十一卷。 ► 29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