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杂兴和前韵

隔溪茅屋曙光分,簌簌红桃映此君。 烟圃药苗晴后种,风窗香霭静中闻。 秦人无复歌黄鸟,华岳犹堪卧白云。 怪杀杨花轻薄甚,满衣吹作雪纷纷。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曙光分:曙光初现,分外明亮。
  • 簌簌:形容花瓣轻轻飘落的声音。
  • 红桃:桃花。
  • 映此君:映照着这位君子,即诗人自己。
  • 烟圃:烟雾缭绕的园圃。
  • 药苗:药材的幼苗。
  • 风窗:有风透过的窗户。
  • 香霭:香气缭绕。
  • 秦人:指古代秦地的人。
  • 黄鸟:黄莺。
  • 华岳:华山。
  • 白云:象征隐居或高洁。
  • 怪杀:非常奇怪。
  • 杨花:杨树的花,即柳絮。
  • 轻薄甚:非常轻浮。

翻译

隔着溪流,茅屋在曙光中分外明亮,桃花簌簌落下,映照着我。 烟雾缭绕的园圃里,药材的幼苗在晴朗后被种植,风透过窗户,香气在静谧中闻到。 古代秦地的人不再歌唱黄莺,而我却可以在华山上卧看白云。 非常奇怪的是,杨花如此轻浮,满衣都被吹成了雪花纷纷。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春日田园的宁静与美好,通过桃花、药苗、香霭等自然元素,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和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诗中“秦人无复歌黄鸟,华岳犹堪卧白云”一句,既表达了对古代秦地文化的怀念,又抒发了对高洁隐逸生活的憧憬。结尾的“怪杀杨花轻薄甚,满衣吹作雪纷纷”则巧妙地以杨花比喻世事的纷扰,与前文的宁静形成鲜明对比,表达了诗人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

李延兴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继本。李士赡子,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以师道尊于北方。入明,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有《一山文集》。 ► 2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