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古渊上人

廿年转走虎狼丛,名利荒寒到处同。 杳杳木杯鲸浪外,飘飘金锡蜃云中。 诗篇想见推敲熟,乘法争传大小通。 偶此相逢破愁寂,旃檀香里坐薰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廿年:二十年。
  • 转走:四处奔波。
  • 虎狼丛:比喻险恶的环境或地方。
  • 名利荒寒:追逐名利却感到空虚和寒冷。
  • 杳杳:深远的样子。
  • 木杯:指僧侣使用的木制饮器。
  • 鲸浪:巨大的波浪,比喻艰险的环境。
  • 金锡:指僧人的锡杖。
  • 蜃云:海市蜃楼般的云雾,比喻虚幻不实的事物。
  • 诗篇想见推敲熟:想象中的诗篇经过反复推敲已经非常熟悉。
  • 乘法:佛教用语,指修行方法。
  • 大小通:指无论大小事都能通达。
  • 愁寂:忧愁和寂寞。
  • 旃檀:一种香木,这里指旃檀香。
  • 薰风:和煦的风。

翻译

二十年间四处奔波于险恶之地,追逐名利却感到空虚和寒冷,到处都是如此。 僧侣手持木杯,在巨浪之外显得遥远,手持金锡杖,在虚幻的云雾中飘飘然。 想象中的诗篇经过反复推敲已经非常熟悉,修行方法无论大小事都能通达,被广泛传颂。 偶然相遇,打破了我的忧愁和寂寞,坐在旃檀香中,享受着和煦的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二十年来在险恶环境中追逐名利的经历,以及对僧侣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虎狼丛”、“鲸浪”、“蜃云”等意象,生动地表现了诗人所处的艰难环境。后两句则转向对僧侣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清静生活的渴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现实的不满和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李延兴

元末明初北平人,字继本。李士赡子,少以诗名。顺帝至正十七年进士,授太常奉礼,兼翰林检讨。元末兵乱,隐居不仕。河朔学者多从之,以师道尊于北方。入明,曾出典涞水、永清县学。有《一山文集》。 ► 20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