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金太祖武元皇帝平辽碑

· 乃贤
千丈丰碑势倚空,风云犹忆下辽东。 百年功业秦皇帝,一代文章太史公。 石断龙鳞秋雨后,苔封鳌背夕阳中。 行人立马空惆怅,禾黍离离满故宫。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千丈丰碑:指高大的石碑,象征着金太祖的功绩。
  • 势倚空:形容碑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 风云:比喻历史变迁。
  • 辽东:地名,今辽宁省东部,历史上曾是辽国的核心地区。
  • 秦皇帝:指秦始皇,代表开创性的功业。
  • 太史公:指司马迁,代表卓越的文学成就。
  • 龙鳞:比喻碑上的纹饰。
  • 秋雨后:指秋雨过后的景象,增添了凄凉感。
  • 苔封鳌背:鳌背指碑座,苔封形容碑座长满青苔,显得古旧。
  • 夕阳中:夕阳下的景象,增添了怀旧和沧桑感。
  • 行人立马:指过路的行人停马观看。
  • 空惆怅:形容行人观看时的心情,感到惋惜和无奈。
  • 禾黍离离:禾黍指庄稼,离离形容庄稼茂盛,这里暗指故宫遗址上已长满庄稼。
  • 满故宫:指故宫遗址,暗示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翻译

高耸入云的石碑象征着金太祖的伟大功绩,历史的变迁让人回想起辽东的辉煌。金太祖的百年功业如同秦始皇一般开创性,他的文学成就也堪比太史公司马迁。秋雨过后,碑上的纹饰如同龙鳞般清晰可见,夕阳下,碑座长满青苔,显得古旧而沧桑。过路的行人停马观看,心中充满了惋惜和无奈,昔日的故宫遗址上已长满了茂盛的庄稼,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金太祖武元皇帝平辽碑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诗中,“千丈丰碑”与“风云”、“秦皇帝”与“太史公”等对比手法,突出了金太祖的功业与文学成就。后两句通过对碑的细节描写,如“石断龙鳞”、“苔封鳌背”,加深了历史的沉重感。结尾的“行人立马空惆怅,禾黍离离满故宫”则抒发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哀思。

乃贤

元南阳人,字易之,葛逻禄氏。不喜禄仕,能文,长于歌诗。时浙人韩与玉能书,王子充善古文,人目为江南三绝。顺帝至正间,以荐为翰林编修。有《金台集》、《海云清啸集》。 ► 25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