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千丈丰碑:指高大的石碑,象征着金太祖的功绩。
- 势倚空:形容碑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 风云:比喻历史变迁。
- 辽东:地名,今辽宁省东部,历史上曾是辽国的核心地区。
- 秦皇帝:指秦始皇,代表开创性的功业。
- 太史公:指司马迁,代表卓越的文学成就。
- 龙鳞:比喻碑上的纹饰。
- 秋雨后:指秋雨过后的景象,增添了凄凉感。
- 苔封鳌背:鳌背指碑座,苔封形容碑座长满青苔,显得古旧。
- 夕阳中:夕阳下的景象,增添了怀旧和沧桑感。
- 行人立马:指过路的行人停马观看。
- 空惆怅:形容行人观看时的心情,感到惋惜和无奈。
- 禾黍离离:禾黍指庄稼,离离形容庄稼茂盛,这里暗指故宫遗址上已长满庄稼。
- 满故宫:指故宫遗址,暗示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翻译
高耸入云的石碑象征着金太祖的伟大功绩,历史的变迁让人回想起辽东的辉煌。金太祖的百年功业如同秦始皇一般开创性,他的文学成就也堪比太史公司马迁。秋雨过后,碑上的纹饰如同龙鳞般清晰可见,夕阳下,碑座长满青苔,显得古旧而沧桑。过路的行人停马观看,心中充满了惋惜和无奈,昔日的故宫遗址上已长满了茂盛的庄稼,昔日的辉煌已不复存在。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金太祖武元皇帝平辽碑的描绘,展现了历史的沧桑和变迁。诗中,“千丈丰碑”与“风云”、“秦皇帝”与“太史公”等对比手法,突出了金太祖的功业与文学成就。后两句通过对碑的细节描写,如“石断龙鳞”、“苔封鳌背”,加深了历史的沉重感。结尾的“行人立马空惆怅,禾黍离离满故宫”则抒发了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变迁的感慨,表达了一种深沉的历史哀思。
乃贤的其他作品
- 《 南城咏古十六首黄金台 》 —— [ 元 ] 乃贤
- 《 南城咏古十六首黄金台 》 —— [ 元 ] 乃贤
- 《 送经筵捡讨邹鲁望之北流尹 》 —— [ 元 ] 乃贤
- 《 病中送杨仲如广文归四明兼简郑以道先生 》 —— [ 元 ] 乃贤
- 《 雪霁红门偶成 》 —— [ 元 ] 乃贤
- 《 失剌斡耳朵 》 —— [ 元 ] 乃贤
- 《 秋怀寄西蜀仲良宣慰家兄 》 —— [ 元 ] 乃贤
- 《 题王虚斋所藏镇南王墨竹 》 —— [ 元 ] 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