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阳陶觱篥歌

· 罗隐
平泉上相东征日,曾为阳陶歌觱篥。 乌江太守会稽侯,相次三篇皆俊逸。 桥山殡葬衣冠后,金印苍黄南去疾。 龙楼冷落夏口寒,从此风流为废物。 人间至艺难得主,怀抱差池恨星律。 邗沟仆射戎政闲,试渡瓜洲吐伊郁。 西风九月草树秋,万喧沈寂登高楼。 左篁揭指徵羽吼,炀帝起坐淮王愁。 高飘咽灭出滞气,下感知己时横流。 穿空激远不可遏,髣髴似向伊水头。 伊水林泉今已矣,因取遗编认前事。 武宗皇帝御宇时,四海恬然知所自。 扫除桀黠似提帚,制压群豪若穿鼻。 九鼎调和各有门,谢安空俭真儿戏。 功高近代竟谁知,艺小似君犹不弃。 勿惜喑呜更一吹,与君共下难逢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觱篥(bì lì):古代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音色凄凉。
  • 平泉上相:指唐朝宰相李德裕,因其别墅在平泉,故称。
  • 乌江太守:指唐朝诗人杜牧,曾任乌江太守。
  • 会稽侯:指唐朝诗人李绅,封会稽郡公。
  • 桥山:指桥陵,唐高祖李渊的陵墓。
  • 金印苍黄:指官印,象征权力。
  • 龙楼:指皇宫。
  • 夏口:地名,今湖北武汉。
  • 邗沟:古运河名,在今江苏境内。
  • 瓜洲:地名,在今江苏扬州。
  • 左篁:指左边的竹林。
  • 徵羽:古代五音中的两个音,此处指音乐。
  • 炀帝:隋炀帝杨广。
  • 淮王:指汉代淮南王刘安。
  • 高飘:指高亢激昂的音乐。
  • 咽灭:形容音乐的悲壮。
  • 滞气:指郁结的情绪。
  • 横流:指情感的泛滥。
  • 髣髴(fǎng fú):仿佛。
  • 伊水:水名,在今河南境内。
  • 武宗皇帝:指唐武宗李瀍。
  • 御宇:统治天下。
  • 桀黠(jié xiá):凶猛狡猾。
  • 提帚:比喻轻易处理。
  • 穿鼻:比喻控制。
  •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权力的重器。
  • 谢安:东晋名臣,以清俭著称。
  • 空俭:空有清俭之名而无其实。
  • 喑呜(yīn wū):低沉的哭声。

翻译

在平泉担任宰相的李德裕东征之时,曾为阳陶演奏的觱篥歌作过赞美。乌江太守杜牧和会稽侯李绅,相继创作了三篇杰出的诗作。桥山葬有衣冠之后,金印的光芒随着南去的官员迅速消逝。皇宫中冷清,夏口也显得孤寂,从此以后,那些风流人物都成了无用之物。人间的至高技艺难以找到真正的主人,心中怀有遗憾,对星象的规律感到恨意。邗沟的仆射在闲暇之余,尝试渡过瓜洲,抒发心中的郁闷。西风九月,草木凋零,万物沉寂,登上高楼。左边的竹林中,音乐响起,仿佛徵羽之音在吼叫,炀帝起坐,淮王忧愁。高亢激昂的音乐,悲壮地消除了心中的郁结,下层的知己感受到了情感的泛滥。音乐穿透空气,激荡远方,无法阻挡,仿佛向着伊水之头。伊水的林泉美景如今已不复存在,因此取来遗留的诗篇,回忆过去的事情。武宗皇帝统治时期,四海之内平静,人们知道这一切的来源。扫除凶猛狡猾之人如同提帚一般轻易,压制群雄如同穿鼻一般牢固。九鼎调和,各有其门,谢安的空俭不过是儿戏。功高盖世,近代无人能知,技艺虽小,却仍不被放弃。不要吝惜那低沉的哭声,再吹一曲,与你共同流下难得的泪水。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人物和事件的回顾,表达了诗人对往昔辉煌的怀念与对现实衰落的感慨。诗中运用了丰富的历史典故和生动的比喻,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历史知识。通过对觱篥歌的赞美,诗人抒发了对艺术和才华的尊重,同时也表达了对时代变迁和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无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罗隐诗歌的独特魅力。

罗隐

罗隐

罗隐,字昭谏,新城(今浙江省杭州市富阳区新登镇)人,唐末五代时期诗人、文学家、思想家。 大中十三年(公元859年)底至京师,应进士试,历七年不第。咸通八年(公元867年)乃自编其文为《谗书》,益为统治阶级所憎恶,所以罗衮赠诗说:“谗书虽胜一名休”。后来又断断续续考了几年,总共考了十多次,自称“十二三年就试期”,最终还是铩羽而归,史称“十上不第”。黄巢起义后,避乱隐居九华山,光启三年(公元887年),55岁时归乡依吴越王钱镠,历任钱塘令、司勋郎中、给事中等职。公元909年(五代后梁开平三年)去世,享年77岁。 著有《谗书》及《太平两同书》等,思想属于道家,其书乃在力图提炼出一套供天下人使用的“太平匡济术”,是乱世中黄老思想复兴发展的产物。 ► 510篇诗文

罗隐的其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