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高氏诗卷

· 龚璛
景德禦戎渡河时,王曰曷不吟一诗。逮其后世富有作,共维圣母元祐脚,国破家亡出古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景德:宋真宗年号,公元1004年至1007年。
  • 禦戎:抵御外族,这里指抵御辽国的侵略。
  • :何,为什么。
  • :及,到。
  • 后世:后代。
  • :是。
  • 圣母:指宋神宗的母亲高太后,她在元祐年间执政。
  • 元祐:宋哲宗年号,公元1086年至1094年。
  • :这里指基础或支撑。
  • 国破家亡:国家灭亡,家庭破碎。
  • 古壁:古代的墙壁,这里可能指保存下来的历史遗迹或文献。

翻译

在景德年间抵御辽国渡河的时候,王问为什么不吟一首诗。到了后世,诗歌创作繁荣,都是因为圣母元祐年间打下的基础,国家灭亡后,这些诗作从古壁中被发现。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景德年间抵御外敌的历史背景的提及,引出了对后世诗歌创作的思考。诗人认为,后世诗歌的繁荣与元祐年间圣母的执政有着密切的关系,她为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诗的最后一句“国破家亡出古壁”,则暗示了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在国家动荡之后才被人们重新发现和重视,表达了对文化传承的深刻关注和对历史的沉思。

龚璛

璛字子敬,宋司农卿潗之子,自高邮再徙平江,家焉。宋亡,例遣北上,潗行至莘县,不食卒,璛悲不自胜,叹曰:国亡家破,吾兄弟不能力振门户,独不可为儒以自奋邪!与其弟理刻苦于学。戴帅初、仇仁近、胡汲仲皆与为忘年交,声誉籍甚。人称曰「两龚」,以比汉「两龚」云。宪使徐琰辟置幕中,举和靖学道两书院山长,当事者交章荐,宜在馆阁,不报。调宁国路儒学教授,迁上饶簿,改宜春丞,岁馀乞休,遂以江浙儒学副提举致仕卒。其所作诗曰《存悔斋稿》,明朱性甫录补遗十七首,出自荻溪王氏所藏。子敬少时,尝有咏史诗云:「文若纵存犹九锡,孔明虽死亦三分。」为一时所传诵,其序袁静春集云:通甫与予交,上下古今,一返诸性情之正。其于持论如此。 ► 26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