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心地:指人的内心或思想。
- 邪花:比喻不正当的思想或行为。
- 五叶:佛教中指五种感官(眼、耳、鼻、舌、身)。
- 逐根随:随着感官的引导。
- 无明:佛教术语,指无知或不明真理。
- 业:佛教术语,指行为及其结果。
- 业风:比喻因业力而产生的各种影响或后果。
翻译
心中不正的思想如花朵般绽放,五种感官随着根源而追随。 共同制造了无知的行为,现在被这些行为的后果所困扰。
赏析
这首诗通过佛教的视角,深刻地揭示了人的内心与行为之间的联系。诗中“心地邪花放”形象地比喻了人心中不正的思想,而“五叶逐根随”则说明了这些思想如何通过感官影响人的行为。后两句“共造无明业,见被业风吹”则指出了人们因无知而做出的行为,最终会受到这些行为后果的影响。整体上,诗歌以简洁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佛教哲理,警示人们要正视内心的思想,避免被无知和错误的行为所困扰。
注释
- 心地:内心,心灵深处。
- 邪花:比喻不正的思想或欲望,如贪嗔痴等。
- 五叶:通常指佛教中的五蕴(色、受、想、行、识),也比喻人的五种基本情绪或感受。
- 逐根随:跟随本性,随波逐流,不受控制。
- 无明业:佛教术语,指由于不明真理而产生的错误行为和业力。
- 被业风吹:业力如风,吹动人心,使人陷入轮回之苦。
翻译
内心的不正念头如同野花绽放,五种情绪(或感受)紧紧跟随其后,共同制造出无明的业障。我们的行动和思想被这种业力的风推动,无法自主。
赏析
这首诗以禅宗大师慧能的视角,揭示了人心中的杂念如何导致业力的形成。"心地邪花放"形象生动,寓意着人的欲望与烦恼如花般滋生,"五叶逐根随"则强调了这些念头与情绪的紧密相连。"无明业"是佛教的核心概念,诗人以此来警示世人,我们的行为和思想如果缺乏智慧,就会被业力所驱动,无法逃离轮回的苦海。整首诗简洁有力,富有哲理,警醒人们要时刻审视内心,净化心灵。
慧能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 57篇诗文
慧能的其他作品
- 《 示智通偈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坛经 · 决疑 · 第一节 》 —— [ 唐 ] 慧能
- 《 无相颂 》 —— [ 唐 ] 慧能
- 《 示智通偈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坛经 · 护法 · 第一节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七节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坛经 · 顿渐 · 第一节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一节 》 —— [ 唐 ] 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