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御史:古代官名,负责监察官员。
- 戮中台:指御史在中央政府中被处死。
- 灯山奏疏:指关于灯山(可能指某种盛大的灯会或庆典)的奏章。
- 茅焦:人名,此处可能指某位敢于直言的官员。
- 独知:只有我知道。
- 英材:杰出的人才。
- 九门:指皇城的九个门,泛指皇城。
- 捐躯谏:为了进谏而牺牲生命。
- 百辟:指百官。
- 拜赐回:指官员们接受皇帝的赏赐后返回。
- 救荒遗爱:指在灾荒时期留下的仁爱之举。
- 曲江:地名,此处可能指祠堂所在的地方。
翻译
刚听说御史在中央政府中被处死,又见到了关于灯山的奏章。 我相信茅焦没有死罪,只有我知道苏轼是杰出的人才。 九门之内的人们争相观看为了进谏而牺牲的场景,百官们惊传着接受皇帝赏赐后返回的消息。 千古以来,在灾荒时期留下的仁爱之举依然被人们铭记,祠堂的门仍然向着曲江敞开。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述御史被处死和灯山奏疏的事件,展现了诗人对直言进谏者的敬佩和对苏轼才华的认可。诗中“九门争看捐躯谏”一句,生动地描绘了人们对勇敢进谏者的关注和敬仰。结尾的“千古救荒遗爱在,祠门犹向曲江开”则表达了对历史中仁爱之举的怀念和对正义的坚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正义和才华的赞美。
乃贤的其他作品
- 《 病中答张元杰宗师惠药 》 —— [ 元 ] 乃贤
- 《 送葛子熙之湖广校书二首 其二 》 —— [ 元 ] 乃贤
- 《 秋夜有怀侄元童 》 —— [ 元 ] 乃贤
- 《 赠谢尚礼归盱江 》 —— [ 元 ] 乃贤
- 《 送慈上人归雪窦追挽浙东完者 》 —— [ 元 ] 乃贤
- 《 南城咏古十六首黄金台 》 —— [ 元 ] 乃贤
- 《 春晖堂为武陟赵太守赋 》 —— [ 元 ] 乃贤
- 《 送太师掾陈德润归吴省亲 》 —— [ 元 ] 乃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