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惠能(huì néng):唐代禅宗高僧,禅宗六祖。
- 伎俩(jì liǎng):手段,本领。
- 百思想:指各种杂念、思绪。
- 菩提(pú tí):佛教用语,意为觉悟、智慧。
翻译
慧能并没有什么高超的本领,他不会刻意去切断各种杂念和思绪。 面对镜子,心中思绪起伏,但菩提(觉悟)又怎么会因此而增长呢?
赏析
这首偈语表达了慧能禅师对于修行和觉悟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真正的修行并不是通过刻意抑制或切断内心的杂念来实现的,而是要自然地面对内心的起伏,让觉悟在自然中增长。这种观点强调了内心的自由和自然,反对人为的造作和束缚,体现了禅宗“无为而治”的哲学思想。通过这首偈语,我们可以感受到慧能禅师对于修行的深刻理解和独特见解,以及他对于内心自由和自然的追求。
慧能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 57篇诗文
慧能的其他作品
- 《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九节 》 —— [ 唐 ] 慧能
- 《 示法达偈三首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坛经 · 忏悔 · 第一节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坛经 · 般若 · 第一节 》 —— [ 唐 ] 慧能
- 《 临灭偈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五节 》 —— [ 唐 ] 慧能
- 《 示法达偈三首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坛经 · 顿渐 · 第三节 》 —— [ 唐 ] 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