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偈 (jì):佛教中的颂歌或诗句。
- 慧能:唐代禅宗高僧,禅宗六祖。
- 一法:指一切事物或现象。
- 无见:没有见解或认知。
- 浮云遮日面:比喻错误的见解或认知遮蔽了真相。
- 守空知:坚持空洞的认知。
- 太虚生闪电:比喻空洞的认知如同太虚中的闪电,短暂而无实质。
- 瞥然兴:突然兴起。
- 解方便:理解或掌握正确的方法。
- 灵光:指内心的智慧或觉悟。
翻译
不要认为什么都不见就是真的不见,这就像浮云遮住了太阳的面容。 不要固守于空洞的认知,这如同太虚中突然闪现的电光。 这种错误的认知突然兴起,却误以为是正确的,何曾真正理解了正确的方法。 你应当在某一念间自知其非,那时你内心的智慧就会常常显现。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禅宗高僧慧能的作品,通过比喻和直白的语言,阐述了禅宗的核心思想。诗中,“不见一法存无见”和“不知一法守空知”两句,指出了人们常有的两种错误认知:一是认为什么都不见就是真的不见,二是固守于空洞的认知。慧能用“浮云遮日面”和“太虚生闪电”来形象地比喻这两种错误认知的局限性和短暂性。最后,他强调了自我觉悟的重要性,即“汝当一念自知非,自己灵光常显现”,鼓励人们通过自我反省来达到真正的觉悟和智慧。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禅宗追求内心觉悟的哲学思想。
慧能
名或作惠能。唐僧。岭南新州人,祖籍范阳,俗姓卢。与神秀同师禅宗五祖弘忍禅师。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一偈得弘忍赞许,密传其衣钵,成禅宗第六祖。后居韶州曹溪山宝林寺,弘扬“见性成佛”之顿悟法门,与神秀在北方倡行之“渐悟”相对,分称南宗、北宗。卒,宪宗谥其为大鉴禅师。弟子辑其语录为《六祖坛经》。
► 57篇诗文
慧能的其他作品
- 《 六祖坛经 · 般若 · 第三节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九节 》 —— [ 唐 ] 慧能
- 《 修行颂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坛经 · 行由 · 第二节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三节 》 —— [ 唐 ] 慧能
- 《 示法达偈三首 》 —— [ 唐 ] 慧能
- 《 自性真佛解脱颂 》 —— [ 唐 ] 慧能
- 《 六祖坛经 · 机缘 · 第七节 》 —— [ 唐 ] 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