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西山修下元斋咏

· 于鹄
幽人在何处,松桧深冥冥。 西峰望紫云,知处安期生。 沐浴溪水暖,新衣礼仙名。 脱屐入静堂,绕像随礼行。 碧纱笼寒灯,长幡缀金铃。 林下听法人,起坐枯叶声。 启奏修律仪,天曙山鸟鸣。 分行布菅茅,列坐满中庭。 持斋候撞钟,玉函散宝经。 焚香开卷时,照耀金室明。 投简石洞深,称过上帝灵。 学道能苦心,自古无不成。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幽人:隐士。
  • 松桧:松树和桧树,常用来象征高洁和长寿。
  • 冥冥:深邃,幽暗。
  • 安期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沐浴:洗澡,这里指进行宗教仪式前的清洁。
  • 新衣:新的衣服,表示尊重和洁净。
  • 脱屐:脱掉鞋子,表示进入神圣场所的尊敬。
  • 静堂:安静的殿堂,通常指寺庙或道观中的主要殿堂。
  • 碧纱:绿色的纱布,常用于装饰或遮挡。
  • 长幡:长条形的旗帜,用于宗教仪式。
  • 金铃:金属制成的铃铛,常用于宗教仪式中。
  • 听法人:学习佛法的人。
  • 启奏:向神明或上级报告。
  • 修律仪:修习和遵守宗教的戒律和仪式。
  • 天曙:天亮。
  • 布菅茅:铺设茅草,表示简朴或进行某种仪式。
  • 持斋:遵守素食,通常在宗教活动中。
  • 撞钟:敲响钟,常用于宗教仪式的开始或结束。
  • 玉函:玉制的盒子,用于存放重要的经文或宝物。
  • 宝经:珍贵的经文。
  • 焚香:点燃香,用于宗教仪式,表示尊敬和净化。
  • 金室:装饰华丽的房间或殿堂。
  • 投简:投入简牍,指进行宗教仪式中的某种行为。
  • 学道:学习道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
  • 苦心:刻苦用心。

翻译

隐士在哪里呢?松树和桧树深处幽暗。从西峰望见紫云,知道那里有仙人安期生。在温暖的溪水中沐浴,穿上新衣,向神仙致敬。脱掉鞋子进入静堂,随着礼拜的仪式绕行。碧纱笼罩着寒冷的灯光,长幡上挂着金铃。在林下听佛法的人,起身坐下时枯叶声响起。向神明报告修习戒律和仪式,天亮时山鸟开始鸣叫。在庭院中铺设茅草,人们坐满整个中庭。持斋等待钟声,玉函中的宝经散发出光芒。焚香开卷时,金室明亮照耀。投入石洞深处,称颂上帝的灵验。学习道教需要刻苦用心,自古以来没有不成功的。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代诗人于鹄在西山修行的场景,通过丰富的宗教仪式和自然景观的描写,展现了修行者的虔诚和对道教的深刻理解。诗中“松桧深冥冥”和“西峰望紫云”等句,以自然景观为背景,烘托出修行者的超然境界。后文详细描述了斋戒、礼拜、听法等宗教活动,体现了诗人对道教仪式的尊重和参与。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道教修行生活的向往和对精神追求的执着。

于鹄

于鹄

唐人。工诗。初隐居汉阳,年三十犹未成名。代宗大历中,尝为诸府从事。有集。 ► 6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