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早雁

· 马臻
初鸿有馀音,老眼无远光。 登楼望不极,但见天青苍。 朝飞秋日短,暮宿秋水长。 不知从此去,早晚到衡阳。 衡阳有故人,书札不可将。 木末避矰缴,云边足鹰扬。 中途多苦辛,羽翮能无伤。 望尔三春归,依旧到吴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初鸿:初秋时节的鸿雁。
  • 馀音:指鸿雁的叫声。
  • 老眼:年老者的眼睛,此处指作者自己的眼睛。
  • 无远光:视力不佳,看不远。
  • 不极:不尽,看不到尽头。
  • 天青苍:天空呈现出深青色。
  • 朝飞:早晨飞翔。
  • 暮宿:傍晚栖息。
  • 早晚:迟早。
  • 衡阳:地名,位于今湖南省,古代传说鸿雁南飞至此而止。
  • 故人:老朋友。
  • 书札:书信。
  • 不可将:无法送达。
  • 木末:树梢。
  • 矰缴(zēng zhuó):古代用来射鸟的拴着丝绳的短箭。
  • 鹰扬:鹰的飞扬,比喻危险。
  • 羽翮(hé):鸟的翅膀,代指鸿雁。
  • 三春:春天的三个月,泛指春天。
  • 吴乡:指作者的家乡,古代吴地。

翻译

初秋的鸿雁还留有叫声的余韵,我这老眼却看不清远方的景象。登上高楼远望,看不到尽头,只能见到一片深青色的天空。鸿雁早晨飞翔,秋天日短;傍晚栖息,秋水漫长。不知道它们从此飞去,何时才能到达衡阳。衡阳有我的老朋友,但书信却无法送达。树梢上要避开射鸟的箭矢,云边常有鹰隼飞扬,危险重重。中途必定经历许多艰辛,它们的翅膀怎能不受伤害?我盼望你们春天归来时,依旧能够飞回我的家乡吴地。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初秋鸿雁的飞翔,表达了作者对远方故人的思念和对鸿雁旅途艰辛的同情。诗中,“初鸿有馀音”一句,既描绘了鸿雁的叫声,又暗含了秋天的寂寥。后文通过对鸿雁飞行环境的描写,如“木末避矰缴,云边足鹰扬”,展现了鸿雁旅途的危险与不易。结尾处,作者表达了对鸿雁春天归来的期盼,寄托了对家乡的深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人马臻的诗歌才华。

马臻

元人,字志道,号虚中,钱塘(今属浙江)人。少慕陶弘景之为人,著道士服,隐居西湖之滨。工画花鸟山水。善诗,多豪逸俊迈之气。有《霞外诗集》。 ► 19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