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坐

披衣散发坐南荣,漏点迟迟欲二更。 风约沼萍云影淡,月栖径竹露华明。 石床凉意浮珍簟,宝鼎沈烟喷玉笙。 世虑不关心似洗,此身只觉在蓬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披衣散发:指不拘束地穿着衣服,头发散乱。
  • 南荣:指南面的屋檐。
  • 漏点:古代计时器滴水的声音。
  • 二更:古代夜晚分为五更,二更大约是晚上九点到十一点。
  • 风约:风轻轻地吹拂。
  • 沼萍:池塘中的浮萍。
  • 径竹:小路上的竹子。
  • 露华:露水。
  • 石床:石头制成的床。
  • 珍簟:精美的竹席。
  • 宝鼎:珍贵的香炉。
  • 沈烟:沉香燃烧的烟。
  • 喷玉笙:形容香炉中香烟缭绕,如同玉笙吹奏。
  • 世虑:世俗的忧虑。
  • 心似洗:心灵如同被洗涤过一样清净。
  • 蓬瀛:传说中的仙境,蓬莱和瀛洲。

翻译

披着衣服,散着头发坐在南面的屋檐下,听着漏点声缓缓滴落,时间已近二更。风轻轻吹拂着池塘中的浮萍,云影淡淡;月亮栖息在小路的竹子上,露水晶莹剔透。石头床上的凉意透过精美的竹席传来,珍贵的香炉中沉香烟雾缭绕,如同玉笙吹奏。世俗的忧虑已被洗涤一空,心灵清净,感觉自己仿佛置身于仙境蓬瀛之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宁静夜晚的景象,通过细腻的意象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与仙境的心境。诗中“风约沼萍云影淡,月栖径竹露华明”等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巧妙地融入了诗人的情感,展现了其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对尘世纷扰的超越。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境界的追求和对现实世界的超然态度。

陶宗仪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