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城寺悟本心上人有轩修竹中今寺与轩幻为劫灰瓶锡游方自号竹轩志不忘也

此君劲节保平安,坏衲幽居寄懒残。 一榻清风敷具坐,四窗凉雨卷帘看。 梵馀瑟瑟笙箫荅,定起沈沈翡翠寒。 长作化城安隐想,眼前随处碧琅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化城寺:寺庙名。
  • 悟本心:指领悟佛法的根本心性。
  • 上人:对僧人的尊称。
  • :小屋。
  • 劫灰:佛教用语,指世界毁灭后的灰烬。
  • 瓶锡:僧人用的瓶和锡杖,常用来代指僧人。
  • 此君:指悟本心上人。
  • 劲节:坚定的节操。
  • 坏衲:破旧的僧衣。
  • 幽居:隐居。
  • 懒残:懒散而超脱世俗的状态。
  • 敷具:铺垫的坐具。
  • 梵馀:梵音之余,指佛经诵读后的余音。
  • 笙箫荅:笙和箫的声音,这里指佛乐。
  • 定起:禅定之后的状态。
  • 沈沈:深沉。
  • 翡翠寒:形容清冷的气氛。
  • 安隐:安稳隐逸。
  • 碧琅玕:青翠的玉石,比喻竹子。

翻译

这位上人坚守着坚定的节操,保佑着平安,他穿着破旧的僧衣,在幽静的小屋中过着懒散而超脱的生活。他坐在铺垫的坐具上,享受着清凉的风,卷起帘子,看着窗外四面的雨。佛经诵读后的余音与笙箫的佛乐相和,禅定之后的状态深沉而清冷。他长久地想象自己安稳隐逸于化城寺,眼前仿佛总是能看到青翠的竹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僧人在化城寺中的隐逸生活,通过对环境的细腻描写,展现了上人内心的宁静与超脱。诗中“此君劲节保平安”一句,既表达了对上人坚定节操的赞美,也暗示了其修行生活的安稳。后文通过对清风、凉雨、梵音、佛乐的描绘,进一步营造了一种超然物外、心灵净化的氛围。结尾的“眼前随处碧琅玕”则是对上人心中理想境界的具象化,表达了其对清净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陶宗仪

元末明初浙江黄岩人,字九成,号南村。元末应试不中。于学问无所不窥。元末避兵,侨寓松江之南村,因以自号。累辞辟举,入明,有司聘为教官。永乐初卒,年八十余。辑有《说郛》、《书史会要》,著《南村诗集》、《辍耕录》。 ► 47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