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山

凤城西去玉泉头,杨柳堤长马上游。 六月薰风吹别殿,半天飞雨洒重楼。 山浮树盖连云动,露滴荷盘并水流。 舣岸龙舟能北望,翠华来日正清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凤城:指京城。
  • 玉泉:地名,多指泉水。
  • 杨柳堤:堤岸上种满杨柳的地方。
  • 薰风:和暖的风。
  • 重楼:高楼。
  • 山浮:形容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的样子。
  • 树盖:形容树木茂密如盖。
  • 露滴荷盘:露水滴在荷叶上。
  • 舣岸:停船靠岸。
  • 龙舟:装饰华丽的船只,常用于皇家或节日庆典。
  • 翠华:指皇帝的仪仗,也泛指皇帝。
  • 清秋:清爽的秋天。

翻译

从京城西行至玉泉,杨柳堤岸长长,我骑马游玩。 六月的和风吹过别殿,半空中飞雨洒落在高楼之上。 山峰在云雾中若隐若现,树木茂密如盖,连云都似乎在动。 露水滴在荷叶上,与水流一同流淌。 停船靠岸,龙舟能向北望去,皇帝的仪仗即将到来,正是清爽的秋天。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骑马游玩至玉泉的所见所感。诗中,“凤城西去玉泉头”一句,即点明了地点和行程,而“杨柳堤长马上游”则进一步以杨柳堤和骑马游玩的场景,勾勒出一幅闲适的游春图。后两句通过对六月和风、飞雨洒楼的细腻描写,展现了自然的清新与生机。最后两句则通过山浮、树盖、露滴荷盘等意象,以及龙舟北望、翠华将至的期待,表达了对皇家仪仗到来的期盼和对清秋时节的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充满了对自然美景和皇家盛况的向往与赞美。

马祖常

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为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劾奏丞相铁木迭儿十罪,帝黜罢之。累拜御史中丞,持宪务存大体。终枢密副使。卒谥文贞。文章宏赡精核,以秦汉为法,自成一家言。诗圆密清丽。尝预修《英宗实录》。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