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宛转曲

紫檀出海南,削成琵琶槽。上有鸳鸯弦,弹曲声嘈嘈。 客问此何声,新声名绛桃。一奏桃始华,再奏花枝斜。 笑靥颊晕粉,仙源饭蒸霞。度作新声曲,春树双莺逐。 双莺掷金梭,鱼藻荡圆波。陌上行车带结罗,绛桃年少光阴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紫檀:一种珍贵的木材,产自海南,常用于制作乐器。
  • 琵琶槽:琵琶的主体部分,用来安装弦。
  • 鸳鸯弦:指琵琶上的弦,通常为四根,这里用“鸳鸯”形容其和谐。
  • 嘈嘈:形容声音嘈杂或音乐声响亮。
  • 绛桃:深红色的桃树,这里指以桃树为名的曲子。
  • :开花。
  • 花枝斜:形容桃花盛开时枝条倾斜的景象。
  • 笑靥:微笑时脸颊上的酒窝。
  • 晕粉:指脸颊因微笑而泛起的红晕。
  • 仙源:神话中的仙境,这里比喻美好的地方。
  • 饭蒸霞:形容饭菜像蒸腾的霞光一样美丽。
  • 度作:创作。
  • 春树双莺逐:春天树上两只黄莺相互追逐。
  • 掷金梭:形容黄莺飞翔的动作迅速而美丽。
  • 鱼藻荡圆波:水中的鱼和藻类随着圆形的波纹摇曳。
  • 陌上行车带结罗:田间小路上行驶的车子,车帘上结着罗网。
  • 光阴多:时间充裕,生活悠闲。

翻译

紫檀木来自海南,被削制成琵琶的槽身。琵琶上装有鸳鸯般和谐的弦,弹奏出的曲调声音嘈杂而响亮。 客人问这是什么曲子,这新曲名叫“绛桃”。一奏起,桃花开始绽放;再奏,花枝倾斜,仿佛在舞蹈。 微笑时脸颊泛起红晕,像仙境中的饭菜蒸腾着霞光。创作出新的曲调,春天树上两只黄莺相互追逐。 黄莺飞翔如掷金梭,水中的鱼和藻类随着圆波摇曳。田间小路上行驶的车子,车帘上结着罗网,年轻的时光多么充裕。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紫檀琵琶弹奏的“绛桃”曲,展现了春天的生机与美好。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紫檀”、“鸳鸯弦”、“绛桃”等,构建了一个色彩鲜明、声音悦耳的春日景象。通过“笑靥颊晕粉”、“仙源饭蒸霞”等细腻的描写,传达出诗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赞美。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马祖常

马祖常

元光州人,先祖为汪古部人,字伯庸。仁宗延祐二年进士。授应奉翰林文字,拜监察御史。劾奏丞相铁木迭儿十罪,帝黜罢之。累拜御史中丞,持宪务存大体。终枢密副使。卒谥文贞。文章宏赡精核,以秦汉为法,自成一家言。诗圆密清丽。尝预修《英宗实录》。有《石田文集》。 ► 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