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
瀚海双龙铁鳞甲,卷壑挐云蹲冀阙。千泉百道凑东南,急雨翻空迸晴雪。
古言神禹功最多,导山凿石疏九河。幽都之地不复顾,乃使双龙下地成盘涡。
阴风何飕飕,磅礴太古秋。崩崖落车炮,怪木森戈矛。
碎沙晴日铺金麸,云是昔日当关挽劲之仆姑。寒泉组练结九曲,亭午赫日光模糊。
车声何辚辚,昨宵急水迷无津。垂堂之言犹在耳,游子商人行不已。
子规彻天呼我归,翠华北幸那得辞。龙门之石高不磨,泚笔书我龙门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瀚海:古代对蒙古大沙漠的称呼,意为广阔的海洋。
- 卷壑挐云:形容龙卷动山谷,抓取云雾的壮观景象。
- 冀阙:古代宫门前的高台,这里指高耸的建筑物。
- 千泉百道:形容水流众多,如泉如道。
- 迸晴雪:形容水花四溅,如同晴天下的雪花。
- 神禹:即大禹,传说中的治水英雄。
- 幽都:古代对北方的称呼,这里指北方地区。
- 盘涡:水流旋转形成的漩涡。
- 飕飕:形容风声。
- 磅礴:广大无边的样子。
- 太古:远古时代。
- 崩崖:悬崖崩塌。
- 森戈矛:形容树木像戈矛一样密集。
- 金麸:金色的麸皮,这里形容沙子在阳光下的颜色。
- 亭午:正午。
- 赫日:烈日。
- 光模糊:光线不清晰。
- 辚辚:形容车声。
- 垂堂:古代指宫殿的侧室。
- 子规:杜鹃鸟。
- 翠华:皇帝的仪仗,这里指皇帝。
- 泚笔:蘸笔。
翻译
瀚海中的双龙铁甲鳞片,卷动山谷,抓取云雾,蹲坐在高耸的冀阙之上。千百条泉水汇聚东南,急雨翻空,水花四溅如同晴天下的雪花。
古人说大禹的功绩最多,他导引山脉,开凿石头,疏通九条大河。但北方之地不再被顾及,使得双龙下地形成漩涡。
阴风飕飕,广大无边的太古秋天。悬崖崩塌,怪木如戈矛般密集。碎沙在晴朗的日子里铺成金色麸皮,传说这是昔日守关者挽弓射箭的仆人所用的箭矢。
寒泉如组练般结成九曲,正午烈日下光线模糊。车声辚辚,昨夜急流中迷失方向。垂堂的警告犹在耳边,但游子和商人仍不停前行。
杜鹃鸟彻天呼唤我归去,皇帝北巡怎能推辞。龙门之石高不可磨,我蘸笔写下这首龙门歌。
赏析
这首作品以壮丽的笔触描绘了龙门的壮观景象,通过双龙、急雨、晴雪等意象,展现了自然的磅礴与神秘。诗中融入了对大禹治水功绩的赞颂,以及对北方荒凉景象的描绘,表达了对历史和自然的深刻感慨。结尾处,诗人以蘸笔书歌的方式,寄托了对龙门石壁的敬仰和对历史长河的沉思。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
袁桷的其他作品
- 《 鲁子翚御史分按辽阳作长律五十韵爱其精密予今岁亦扈跸开平因次其韵 》 —— [ 元 ] 袁桷
- 《 题应德茂游吴纪事二绝 》 —— [ 元 ] 袁桷
- 《 张虚靖圜庵扁曰归鹤次韵 》 —— [ 元 ] 袁桷
- 《 㶟阳张节妇瓶中杏枝著花因赋 》 —— [ 元 ] 袁桷
- 《 上京杂咏十首 》 —— [ 元 ] 袁桷
- 《 游长春宫分韵得莱字 》 —— [ 元 ] 袁桷
- 《 再从侄瑛幼孤学道龙虎山自伤不能鞠携述祖德以勉之 》 —— [ 元 ] 袁桷
- 《 送孙道士归杭 》 —— [ 元 ] 袁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