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管韶夫

胸中耿耿挟孤征,刺口逢人辄论兵。 投笔少年真燕颔,著鞭中夜忽鸡声。 功名险处方成就,节义穷时要讲明。 别有中庸书一卷,劝君西谒范高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耿耿:形容心中不安,有所牵挂。
  • 挟孤征:带着孤独的心情出征。
  • 刺口:直言不讳。
  • 论兵:谈论军事。
  • 投笔:比喻弃文从武。
  • 燕颔:形容相貌威武,有英雄气概。
  • 著鞭:比喻开始行动或有所作为。
  • 鸡声:比喻勤奋或早起的决心。
  • 中庸:儒家经典之一,主张中道而行,不偏不倚。
  • 范高平:人名,可能指某个当时的高官或学者。

翻译

胸中怀揣着不安与牵挂,孤独地踏上征途,遇到人便直言不讳地谈论军事。 少年时弃文从武,相貌威武,有英雄气概;半夜忽然起身,决心勤奋早起。 功名往往在危险的地方才能成就,节义则在困境中更显重要,必须讲明。 另外,还有一卷《中庸》,劝你去西边拜见范高平。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功名与节义的看法,以及对行动和决心的强调。诗中“胸中耿耿挟孤征”描绘了诗人内心的不安与孤独,而“刺口逢人辄论兵”则展现了他的直率和军事兴趣。通过“投笔少年真燕颔”和“著鞭中夜忽鸡声”,诗人赞美了弃文从武的勇气和勤奋的精神。最后,诗人提出了《中庸》的重要性,并建议读者去寻求范高平的指导,显示了对中庸之道的推崇和对高人的敬仰。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