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早朝韵酬伯生试院见怀

· 袁桷
玉署松深月半斜,研朱和露勘涂鸦。 射熊心苦穿杨叶,吐凤声清饱竹花。 过眼似迷三里雾,腾身谁上九层霞。 故人掉首南山去,应钓秋风汉水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玉署:指翰林院,古代文学侍从官的官署。
  • 研朱:用朱砂研磨,古代用于书写或绘画的红色颜料。
  • 涂鸦:原指儿童随意的画作,这里指随意的书写或创作。
  • 射熊:比喻追求高远目标。
  • 穿杨叶:比喻技艺高超,能够射中极小的目标。
  • 吐凤声清:比喻文辞优美,声音清脆。
  • 竹花:竹子开花,比喻难得一见的事物。
  • 三里雾:比喻视线模糊,看不清楚。
  • 九层霞:比喻高远的天空。
  • 掉首:回头,转身。
  • 南山:指隐居的地方。
  • 汉水槎:汉水上的船,槎(chá),指木筏或小船。

翻译

在翰林院中,松树茂密,月亮斜挂在半空,我研磨着朱砂,和着露水,随意地书写。 我追求的目标高远而艰难,就像射中熊一样心苦,我的技艺却能穿透杨叶,精准无比。 我的文辞优美,声音清脆,饱含着难得一见的竹花之韵。 眼前的景象似乎被三里雾所迷惑,看不清楚,谁能腾空而起,登上那高远的九层霞天。 老朋友转身向南山隐去,应该是在秋风中,在汉水之上垂钓,乘坐着小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在翰林院深夜工作的场景,通过“玉署松深月半斜”等句,营造出一种静谧而高雅的氛围。诗中“射熊心苦穿杨叶”和“吐凤声清饱竹花”两句,既展现了诗人对技艺的自信,也表达了对文学创作的追求和热爱。结尾的“故人掉首南山去,应钓秋风汉水槎”则透露出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情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文学艺术的执着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