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商卿叙其先人客金陵与先子事契末章复以见属次韵

· 袁桷
堂堂金陵州,草草石台路。 羽书急星驰,锋车却金错。 飞雪古戍基,积雪寒沙步。 我舟欲轻行,我马何局顾。 乃翁入门初,此夕倾盖故。 寒暄谢浮语,信宿陈薄具。 兹年心尚孩,维时岁云暮。 艰虞脱九死,邂逅欣再遇。 贞姿固青松,雅曲废朱鹭。 二老古先民,百岁等童孺。 微疴隔音容,钜痛割心腑。 孤根擢遗肄,淳鷇悲弱羽。 缅怀青毡旧,力守韦编素。 伊优笑侏儒,呫哔陋章句。 珥貂匪七叶,插架同四库。 谈空齐谐虚,守朴燕说固。 芳林极荟蔚,溟海穷混濩。 乃知山中云,政异岩下趣。 心声要成律,易象那可注。 群贤凛无几,馀子兢自数。 爱君思如泉,爱君美如瓠。 愿为汪汪深,勿作翕翕附。 巨构千础承,珍裘百狐聚。 混世同餔糟,劳生已尝醋。 整冠俨初服,拂衣谢纷务。 沟断宁绘牺,户枢讵为蠹。 情深尽倾倒,醉剧多谬误。 忘机绝矜絜,落笔化尘腐。 水深嘉鱼潜,云重樛木怒。 翩翩林间鹤,栖栖井中鲋。 飘零记畴昔,慷慨合和煦。 辱赠难与酬,临风复成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羽书:古代传递紧急军情的文书,上插羽毛表示紧急。
  • 锋车:古代战车。
  • 金错:金属装饰。
  • 古戍基:古代边防驻军的营垒、城堡。
  • 信宿:连宿两夜,表示短暂的停留。
  • 贞姿:坚贞的品格。
  • 朱鹭:古代乐曲名。
  • 青毡旧:指旧时的家业或旧物。
  • 韦编素:指古代书籍,韦编指用熟牛皮绳编连的简册,素指未书写的白绢。
  • 伊优:指迎合、谄媚的样子。
  • 珥貂:指贵官的冠饰,珥是插,貂是貂尾。
  • 四库:指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中的四部,即经、史、子、集。
  • 齐谐:古代传说中的书名,记载怪异之事。
  • 燕说:指战国时燕国的学说。
  • 荟蔚:草木茂盛的样子。
  • 溟海:大海。
  • 政异:确实不同。
  • 易象:《易经》中的卦象。
  • 珥貂:指贵官的冠饰,珥是插,貂是貂尾。
  • 四库:指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中的四部,即经、史、子、集。
  • 齐谐:古代传说中的书名,记载怪异之事。
  • 燕说:指战国时燕国的学说。
  • 荟蔚:草木茂盛的样子。
  • 溟海:大海。
  • 政异:确实不同。
  • 易象:《易经》中的卦象。
  • 珥貂:指贵官的冠饰,珥是插,貂是貂尾。
  • 四库:指中国古代图书分类法中的四部,即经、史、子、集。
  • 齐谐:古代传说中的书名,记载怪异之事。
  • 燕说:指战国时燕国的学说。
  • 荟蔚:草木茂盛的样子。
  • 溟海:大海。
  • 政异:确实不同。
  • 易象:《易经》中的卦象。

翻译

在金陵州,石台路上匆匆忙忙。紧急的军情文书如飞驰的箭,战车上的金属装饰闪闪发光。古老的边防营垒上积满了雪,寒冷的沙地上脚步沉重。我的船想要轻盈前行,我的马为何犹豫不决。初次见到你的父亲,那一夜我们就像老朋友一样倾心交谈。短暂的停留中,我们省去了浮华的寒暄,准备了简单的食物。那时的我心智尚幼,岁月已至年末。艰难困苦中逃脱了九死一生,偶然的相遇让我们欣喜若狂。坚贞的品格如同青松,优雅的曲调却不再响起。两位老人如同古代的先民,百年岁月在他们看来如同童年。微小的疾病隔绝了他们的容颜,巨大的痛苦割裂了他们的心。孤独的根基支撑着残破的枝条,幼小的鸟儿悲鸣着脆弱的羽翼。怀念旧时的家业,坚守着古代的书籍。迎合谄媚的人嘲笑那些正直的学者,琐碎的言辞鄙视着深刻的章句。贵官的冠饰并非世代相传,书架上的书籍如同四库全书。谈论空虚的怪异之事,坚守朴素的燕国学说。茂盛的草木,广阔的大海。我才知道山中的云,确实与岩石下的趣味不同。心声要合乎律动,易经的卦象怎能轻易解释。众多的贤人感到无几,其余的人竞相自我计算。喜爱你如泉水般深邃,喜爱你如瓠瓜般美丽。愿成为深邃的汪洋,不要成为浅薄的附庸。巨大的建筑由千根柱子支撑,珍贵的皮裘由百只狐狸聚集。与世同流合污,劳碌的生活已经尝够了酸楚。整理好衣冠,严肃地穿上初服,拂去衣袖上的纷扰。沟渠的断裂怎能描绘出牺牲,门枢怎能被蛀虫侵蚀。情感深沉,倾尽全力,醉酒时多有谬误。忘却机巧,绝弃矜持,落笔化为尘土。水深处的鱼儿潜藏,云重处的树木愤怒。翩翩飞翔的林间鹤,栖息在井中的鲋鱼。飘零的记忆,慷慨的和煦。难以回报你的赠予,临风再次吟咏成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金陵的所见所感,通过对紧急军情、古老边防、孤独根基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时代的动荡与个人的孤独。诗中,“贞姿固青松”与“雅曲废朱鹭”形成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坚贞品格的赞美和对优雅文化的怀念。后文通过对“青毡旧”、“韦编素”等意象的运用,展现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坚守。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通过对自然与人文景观的描绘,传达了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对个人命运的思考。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