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尹存庵行卷
钱塘筑坞高于郿,黄金铸成九鼎移。
木棉羁魂招不得,方士入海从安期。
庐陵二老当时在,翰墨光芒透纸背。
尔后空闻化鹤归,我今欲见啼鹃拜。
长安市上重经过,逢人问是伯休那。
劝君且寻遂初赋,人家国事竟如何。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坞(wù):防御用的建筑物,或指村落。
- 郿(méi):地名,今陕西省郿县。
- 九鼎:古代象征国家政权的传国之宝。
- 木棉:一种植物,此处可能指某种象征或隐喻。
- 羁魂:指旅人的魂魄。
- 方士:古代指从事求仙、炼丹等活动的人。
- 安期:古代传说中的仙人。
- 翰墨:指书写用的笔墨,也指书法或文学作品。
- 化鹤归:指仙人或高人隐退。
- 啼鹃:杜鹃鸟,常用来象征哀怨或思乡。
- 伯休:人名,具体不详。
- 遂初赋:指归隐之作,表达归隐之志的文学作品。
翻译
在钱塘筑起了高高的防御工事,比郿县的还要高,但即使黄金铸成的九鼎也终会转移。 木棉树下的旅人魂魄无法召回,方士前往海上追随仙人安期。 当时庐陵的两位老人还在,他们的翰墨作品光芒四射,透过纸背。 此后只听说有人化鹤归隐,我现在却想见到杜鹃鸟,向它拜别。 再次经过长安市,遇到人就问是不是伯休。 我劝你还是去寻找归隐之作,人家国事最终会如何呢?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古今,表达了对世事变迁的感慨和对归隐生活的向往。诗中“钱塘筑坞高于郿,黄金铸成九鼎移”描绘了权力的无常,而“木棉羁魂招不得,方士入海从安期”则隐喻了人生追求的虚无。后文通过对庐陵二老翰墨的赞美,以及对化鹤归隐和啼鹃拜别的想象,进一步抒发了对隐逸生活的渴望。最后,诗人劝人寻觅归隐之作,反映了对纷扰世事的超然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