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丁师善韵

辙鲋活斗升,莫向肆中索。 已无秋成望,况复岁暮迫。 蓉城一小县,舞袖折旋窄。 针芒万亩青,席卷一川白。 苦肠真食蓼,枵腹思啖柏。 蒙袂嗟饥氓,胠箧畏暴客。 将怀转壑忧,谁任求刍责。 为政推仁心,匹妇无弗获。 登途祗王命,东西固不择。 汉网殊阔疏,挂一直漏百。 但令大纲正,潜使宿弊革。 斯民本同体,难以一膜隔。 发奸虽有术,救急岂无策。 不惮原隰驱,要知闾里阨。 消平蛇龙居,安集鸿雁宅。 庶免愁叹声,谣诵沸广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辙鲋(zhé fù):指车轮压过的痕迹,比喻困境。
  • 斗升:古代量器,比喻微小的帮助。
  • 秋成望:指对秋季收获的期望。
  • 岁暮迫:指年末的紧迫感。
  • 蓉城:指成都,这里指一个小县城。
  • 舞袖折旋窄:形容地方狭小,行动受限。
  • 针芒万亩青:比喻农田的细小和广阔。
  • 席卷一川白:形容大雪覆盖整个河川。
  • 食蓼(shí liǎo):吃蓼草,比喻生活艰苦。
  • 枵腹(xiāo fù):空腹,饥饿。
  • 啖柏(dàn bǎi):吃柏树的叶子,比喻极度饥饿。
  • 蒙袂(méng mèi):用袖子遮脸,形容羞愧或不愿见人。
  • 饥氓(jī máng):饥饿的百姓。
  • 胠箧(qū qiè):打开箱子,比喻盗窃。
  • 暴客:强盗。
  • 转壑忧:比喻忧虑重重,无处安放。
  • 求刍责:寻求草料的责任,比喻寻求帮助。
  • 大纲正:指基本的法律和秩序。
  • 宿弊革:旧有的弊端被革除。
  • 同体: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
  • 一膜隔:比喻隔阂。
  • 发奸有术:揭露邪恶有方法。
  • 救急无策:在紧急情况下没有对策。
  • 原隰驱(yuán xí qū):在平原和湿地间奔波。
  • 闾里阨(lǘ lǐ è):指乡里的困境。
  • 消平蛇龙居:消除危险的地方。
  • 鸿雁宅:比喻安定的居所。
  • 谣诵沸广陌:指民间的歌谣和诵读声在广阔的道路上回荡。

翻译

车轮压过的痕迹和斗升的微小帮助,不要向市场索取。已经没有对秋季收获的期望,更何况年末的紧迫感。在蓉城这个小县城,地方狭小,行动受限。细小的农田广阔如针芒,大雪覆盖整个河川。生活艰苦如吃蓼草,饥饿如空腹想吃柏叶。用袖子遮脸,不愿见饥饿的百姓,害怕强盗打开箱子盗窃。忧虑重重,无处安放,寻求帮助的责任重大。推行仁政,每一个妇女都没有被忽视。只遵从国王的命令,无论东西方向都不选择。汉朝的法律宽疏,挂一漏百。只要基本的法律和秩序正确,潜移默化地革除旧有的弊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密切,难以有隔阂。揭露邪恶有方法,但在紧急情况下没有对策。在平原和湿地间奔波,了解乡里的困境。消除危险的地方,安定居所,使民间的歌谣和诵读声在广阔的道路上回荡。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元代社会的一些困境和诗人对于改善民生的期望。诗中通过比喻和具体的场景描写,展现了当时社会的贫困和不安,同时也表达了对仁政和法律秩序的向往。诗人希望通过改革和仁政,消除社会的不公和苦难,让人民能够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反映了诗人深厚的社会关怀和人文精神。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