挽赵石居

地望抡魁重,冰衔博士清。 弃官为隐计,因谤得诗名。 水竹方成趣,松楸忽怆情。 乡中耆旧尽,老泪洒铭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地望:指地位、声望。
  • 抡魁:选拔为首的人,这里指科举考试中的状元。
  • 冰衔:清廉的官职。
  • 博士:古代官职名,这里指学识渊博的人。
  • 弃官:放弃官职。
  • 隐计:隐居的打算。
  • 因谤:因为受到诽谤。
  • 得诗名:获得诗人的名声。
  • 水竹:水和竹,指自然景致。
  • 松楸:松树和楸树,常用来象征长寿和坚韧。
  • 怆情:悲伤的情感。
  • 耆旧:年高而有才德的人。
  • 铭旌:灵柩前的旗帜,上面写有死者的姓名和官职。

翻译

他的地位和声望在科举中选拔为首,官职清廉,学识渊博。 放弃官职,计划隐居,因为受到诽谤而获得了诗人的名声。 水和竹的自然景致正显得有趣,松树和楸树却突然唤起了悲伤的情感。 家乡中的老一辈才德之人都已逝去,老泪洒在灵柩前的旗帜上。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赵石居的深切哀悼和对其生平的回顾。诗中,“地望抡魁重”和“冰衔博士清”赞美了赵石居的学识和清廉,而“弃官为隐计,因谤得诗名”则揭示了他的人生选择和遭遇。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写,抒发了对逝者的哀思和对时光流逝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是对赵石居一生的恰当评价和深切缅怀。

陆文圭

宋元间常州江阴人,字子方。博通经史百家及天文、地理、律历、医药、算数之学。宋度宗咸淳初,中《春秋》乡选。宋亡,隐居城东,学者称墙东先生。元仁宗延祐时,再中乡举。为文融会经传,纵横变化,莫测其涯际,东南学者皆宗师之。朝廷数聘,以老疾辞。有《墙东类稿》。 ► 6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