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社日:古代祭祀土地神的日子,一般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
- 甲子:古代以天干地支纪年,甲子是其中的一种组合,这里泛指年份。
- 五戊:即第五个戊日,指社日。
- 祭社钱:用于祭祀土地神的钱财。
- 红树花秾:红树指开红花的树,秾指花木茂盛。
- 画桥柳暝:画桥指装饰华丽的桥,柳暝指柳树在暮色中显得朦胧。
- 暝(míng):日落,天黑。
- 如烟:形容雨雾朦胧,像烟一样。
- 茅檐:茅草覆盖的屋檐。
翻译
频繁地记录着甲子年份,仔细推算着第五个戊日以预测春天的田地。 读书尚未制定出平定边疆的策略,暂时停止饮酒,只为了省下祭祀土地神的钱财。 红树上的花朵在春末依旧茂盛,装饰华丽的桥边柳树在暮色中显得朦胧,雨雾像烟一样缭绕。 过去那些歌舞的场景如今已无人知晓,只有燕子在茅草覆盖的屋檐下自怜自艾。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社日时节的景象,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感慨。诗中“甲子频书”和“细推五戊”反映了诗人对农事和传统节日的重视,而“读书未有平戎策,止酒聊输祭社钱”则透露出诗人对现实无奈和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后两句通过对春景的细腻描绘,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略带忧郁的氛围,结尾的“燕子茅檐只自怜”更是以燕子的形象寄托了诗人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