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舍书事五首

· 袁桷
蟾影穿窗矗,龙光拂席流。 凄清三伏暑,淅沥九天秋。 水恶停泥井,冰坚宿瓦沟。 年年游上国,那识望乡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蟾影:月光。蟾,指蟾蜍,古代传说月中有蟾蜍,故用以代指月亮。
  • :直立,高耸。
  • 龙光:指烛光或灯光。
  • 凄清:形容天气凉爽而带有寒意。
  • 三伏暑:指夏季最热的时期。
  • 淅沥:形容轻微的风雨声。
  • 九天秋:指深秋。
  • 水恶:水质不好。
  • 停泥井:井水浑浊,含有泥沙。
  • 冰坚:冰冻得很硬。
  • 宿瓦沟:瓦沟中积雪或冰。
  • 上国:指京城。
  • 望乡愁:思念家乡的忧愁。

翻译

月光穿透窗户,直立高耸,烛光拂过席面,流动闪烁。 在这三伏天里,天气却异常凉爽,仿佛已是深秋,风声雨声轻轻响起。 水质不佳,井水浑浊,冰冻坚硬,瓦沟中积满了冰雪。 每年都游历京城,却从未体会过思念家乡的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月光、烛光以及天气的变幻,营造出一种时空交错的意境。诗中“凄清三伏暑,淅沥九天秋”巧妙地将酷暑与深秋的感觉并置,突显了季节的错乱感。后两句则通过对水井和瓦沟的描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异乡的孤寂与不适。结尾的“年年游上国,那识望乡愁”则表达了一种对家乡思念的深沉情感,以及在繁华京城中对家乡的淡淡忧愁。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