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京杂咏十首

· 袁桷
天锡清凉国,晴霞绽雪峰。 月低疑堕兔,云近得攀龙。 宝鉴颁水彻,筠笼赐果封。 白头貂帽客,为我话深冬。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天锡:天赐。
  • 清凉国:指清凉之地,这里形容景色宜人,气候凉爽。
  • 晴霞:晴朗天空中的霞光。
  • :开放,这里形容雪峰在霞光中显得格外耀眼。
  • 堕兔:指月亮,古代传说月中有玉兔。
  • 攀龙:比喻接近高贵或有权势的人。
  • 宝鉴:珍贵的镜子,比喻清澈的水面。
  • 筠笼:竹笼。
  • 赐果封:赐予的果实被封存,表示珍贵。
  • 白头貂帽客:指戴着貂皮帽子的老人,貂帽是古代贵族或高官的服饰。
  • 深冬:严冬。

翻译

天赐我一片清凉之地,晴朗的天空中霞光映照着雪峰。 月亮低垂,仿佛要从天际坠落,云彩近在咫尺,似乎可以攀附龙鳞。 宝镜般的水面清澈见底,竹笼中的赐果被珍重地封存。 那位戴着白头貂帽的客人,为我讲述着深冬的故事。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冬日清凉的美景,通过“天锡清凉国”和“晴霞绽雪峰”等词句,展现了自然景色的壮丽与宁静。诗中“月低疑堕兔,云近得攀龙”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增强了诗意的美感。结尾处的“白头貂帽客,为我话深冬”则增添了人文气息,使得整首诗不仅是对自然景观的赞美,也蕴含了对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向往。

袁桷

元庆元路鄞县人,字伯长,号清容居士。举茂才异等,起为丽泽书院山长。成宗大德初,荐授翰林国史院检阅官。进郊祀十议,礼官推其博,多采用之。升应奉翰林文字、同知制诰,兼国史院编修官。请购求辽、金、宋三史遗书。英宗至治元年,官翰林侍讲学士。泰定帝泰定初辞归。桷在词林,朝廷制册、勋臣碑铭,多出其手。卒谥文清。著有《易说》、《春秋说》、《延祐四明志》、《清容居士集》。 ► 33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