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正偶题

惯懒无心更出关,清时梦亦趁人閒。 几回寺里寻花去,独自江头看水还。 处世渐同栗里子,全家拟注玉泉山。 千溪万碧何由见,只是苍枝也破颜。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初正:指农历正月。
  • (xián):同“闲”,空闲的意思。
  • 栗里子:指隐士。
  • 玉泉山:山名,这里指隐居的地方。
  • 破颜:指露出笑容。

翻译

习惯了懒散,无意再出关远行,在这清静的时节,连梦都显得悠闲。 曾几次到寺庙里寻花赏玩,独自在江边看水流回还。 处世的态度渐渐与隐士相似,全家打算在玉泉山注籍隐居。 千条溪流,万顷碧波,怎能一一得见?但即便只是看到苍翠的枝条,也足以让人展颜欢笑。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袁宏道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美景的欣赏。诗中,“惯懒无心更出关”一句,既体现了诗人的懒散性格,也暗示了他对纷扰世界的厌倦。“清时梦亦趁人閒”则进一步以梦境的悠闲来象征诗人内心的宁静。后两句通过对寻花、看水的描写,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热爱。结尾的“千溪万碧何由见,只是苍枝也破颜”则以夸张的手法,表达了诗人即便不能尽览美景,也能从细微之处感受到自然的魅力,从而心生欢喜。整首诗语言清新,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超脱世俗、向往自然的情怀。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