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苏门山泛舟百泉

食罢共成饭,来观泌水泉。 废桥穿竹屿,小舫载茶烟。 方外清溪寺,人间好畤田。 那能营二项,风雨啸台眠。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苏门山:山名,位于今河南省辉县市。
  • 百泉:指苏门山下的百泉湖,是河南省最大的硫磺泉群。
  • 泌水泉:指百泉湖中的泉水。
  • 竹屿:竹林中的小岛。
  • 方外:尘世之外,指超脱世俗的地方。
  • 畤田:古代祭祀天地五帝的固定处所。
  • 营二项:指经营两项事务,这里可能指世俗的繁忙事务。
  • 啸台:指高台,可以远眺,也可能是指可以吟咏的地方。

翻译

饭后一同散步,来到观赏泌水泉。 穿过废弃的桥,进入竹林小岛,小船载着茶烟缓缓前行。 这里有超脱尘世的清溪寺,人间难得的好畤田。 怎能再去经营那些繁忙的事务,宁愿在风雨中的啸台安然入睡。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宁静超脱的田园风光图。诗人通过描述饭后与友人共赏泌水泉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世俗生活的厌倦。诗中“废桥穿竹屿,小舫载茶烟”一句,以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一幅静谧的画面,展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追求。结尾“那能营二项,风雨啸台眠”更是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宁愿远离纷扰,享受自然与宁静的强烈愿望。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