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泉寺

蓝堆翠扑几千年,银浦何人也覆船。 龙伯徙来方辟地,蚕丛缘此遂登天。 红霞抺额将军拜,白石横烟幼妇眠。 閒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蓝堆翠扑:形容山峦青翠,层层叠叠。
  • 银浦:银河。
  • 龙伯:古代传说中的巨人,这里指开辟者。
  • 蚕丛:古代传说中的帝王,这里指建立者。
  • 红霞抺额:形容天边的红霞如同涂抹在额头上的色彩。
  • 白石横烟:白石在烟雾中若隐若现。
  • :同“闲”,悠闲。
  • 仙掌:指仙人掌,这里可能指某种植物。

翻译

山峦青翠层层叠叠已有几千年,银河之上不知何人覆舟。 龙伯巨人迁来此地开辟新天地,蚕丛帝王因此得以登天。 红霞如涂抹在将军额上,白石在烟雾中若隐若现,幼妇安然入眠。 悠闲地与故人在池边交谈,摘下仙人掌尝试清泉之水。

赏析

这首作品以玉泉寺为背景,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神话传说,描绘了一幅超脱尘世的仙境图景。诗中“蓝堆翠扑”与“银浦覆船”形成对比,展现了自然的恒久与天界的神秘。后句借用“龙伯”与“蚕丛”的典故,表达了开辟与升华的主题。结尾的“閒与故人池上语,摘将仙掌试清泉”则体现了诗人对闲适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亲近。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