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皂口舟为巨石顶碎赖前舟回救得脱诗以纪厄

水意分下上,故以诸滩级。 积雨巨其澜,错石伏波蛰。 千叶溯蹶奔,参差介于粒。 泱若动我前,方与奇观揖。 造次生怪呼,飞湍顶舟立。 百篙难一施,循循如有絷。 惊视激流侵,汹涌足中入。 礧礧巨石胶,以舟作之笠。 舟人竞愕眩,传号去舟急。 漂零借一刀,危魂聊粗翕。 三叹此洄从,艰险何多集。 岂为破釜沉,抑师下水袭。 浩浩发长歌,羞作儿女歙。 恐惧吾所甘,愁闻舟子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巨澜:巨大的波浪。
  • 伏波蛰:比喻水下的暗礁或巨石,像蛰伏的波浪。
  • 千叶:这里指许多小船。
  • 泱若:形容水势浩大。
  • 造次:突然。
  • 飞湍:急流。
  • 循循:形容水流有规律地流动。
  • :束缚。
  • 礧礧:形容石头堆积的样子。
  • 愕眩:惊慌失措。
  • 漂零:漂流。
  • 洄从:回旋的水流。
  • 破釜沉:比喻决心已定,不留退路。
  • 抑师:或许,可能。
  • :叹息。

翻译

水势在这里分为上下两层,因此形成了多个滩级。连续的雨水使得波浪变得巨大,水下的巨石像蛰伏的波浪一样隐藏着。许多小船逆流而上,它们在水中显得参差不齐,像米粒一样。浩大的水势在我面前涌动,我正准备迎接这壮观的景象。突然间,我发出惊呼,急流从船顶直立而下。百篙难以施展,船只仿佛被无形的力量束缚。我惊恐地看着激流侵袭,汹涌的水流涌入船中。巨大的石头堆积如山,船只成了它们的遮蔽。船员们惊慌失措,急忙传令弃船。我们漂流在一片刀锋般的危险中,危急的灵魂只能勉强安定。我三次叹息这回旋的水流,艰险如此之多。这难道是为了破釜沉舟,或是为了应对水下的突然袭击?我大声唱出长歌,羞于像儿女般叹息。我甘愿承受恐惧,不愿听到船夫的哭泣。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乘船过皂口时遭遇的惊险经历。诗中,郭之奇以生动的语言和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水势的汹涌、船只的危险以及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精准刻画和对人物心理的深刻揭示,诗歌展现了人与自然斗争的壮烈场面,体现了作者面对艰险时的勇敢和坚韧。同时,诗中的长歌也表达了作者不愿屈服于困境、勇于面对挑战的精神风貌。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