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亥仲春余归自岭右暂憩乡园读杜工部秦州杂咏怅然感怀因次其韵

漫道驰驱苦,翻疑览胜归。 雨窗寒对瀑,海日夜生辉。 地迥临蛟穴,峰高碍鸟飞。 颇闻骁果在,谁为畅皇威。
拼音

所属合集

#二月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丁亥: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
  • 仲春:春季的第二个月,即农历二月。
  • 岭右:指岭南地区,即今广东一带。
  • 杜工部:即杜甫,唐代著名诗人,曾任工部员外郎,故称。
  • 秦州杂咏:杜甫的一组诗,描述了他在秦州(今甘肃天水)的生活和所见所感。
  • 次其韵:按照杜甫诗的韵脚作诗。
  • 漫道:随意地说。
  • 驰驱:奔波劳碌。
  • 翻疑:反而怀疑。
  • 览胜:观赏美景。
  • 雨窗:雨中的窗户。
  • 海日:海上的太阳。
  • 生辉:发出光辉。
  • 地迥:地势高远。
  • 蛟穴:传说中蛟龙的居所。
  • 峰高:山峰高耸。
  • 碍鸟飞:阻碍鸟儿飞翔。
  • 颇闻:听说。
  • 骁果:勇猛果断的军队。
  • 畅皇威:展现皇帝的威严。

翻译

随意地说起奔波劳碌的辛苦,反而怀疑自己是观赏美景归来。 雨中的窗户寒冷地对着瀑布,海上的太阳日夜发出光辉。 地势高远,仿佛临近蛟龙的居所,山峰高耸,阻碍了鸟儿的飞翔。 听说有勇猛果断的军队在此,但谁又能真正展现皇帝的威严呢?

赏析

这首作品以归乡途中的所见所感为背景,通过描绘雨窗、瀑布、海日等自然景象,营造出一种既壮阔又孤寂的氛围。诗中“漫道驰驱苦,翻疑览胜归”一句,既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又透露出对美景的欣赏和归乡的喜悦。后两句则通过地势和山峰的描写,暗示了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皇权威严的思考。整首诗意境深远,情感复杂,展现了诗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敏锐的社会洞察力。

陈邦彦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