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八滩

章江十八滩,天下闻绝险。 急湍怒若号,怪石覃如剡。 大者犀象蹲,小者芙蓉飐。 轻舟睇两岸,迎眸如电闪。 篙师誇利涉,长年有馀歉。 谁移鱼腹阵,置此青山崦。 我观古赣城,云峰千万点。 四藩称上游,丛箐存旧染。 所忧或驰突,岂患馀皇餂。 何因借秦鞭,驱之执弧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急湍(tuān):急流。
  • (tán):深邃。
  • (yǎn):锋利。
  • (zhǎn):摇动。
  • (dì):看。
  • 篙师:撑船的师傅。
  • 利涉:顺利渡过。
  • 馀歉:余下的歉意或忧虑。
  • 鱼腹阵:比喻险恶的地形。
  • (yān):山边。
  • 四藩:四方边疆。
  • 丛箐(jīng):丛生的竹子。
  • 馀皇:余下的辉煌。
  • (tiǎn):舔,引申为侵蚀。
  • 秦鞭:秦国的鞭子,比喻强力的控制或驱使。
  • 弧檿(yǎn):弓和箭。

翻译

章江的十八滩,天下闻名因其险峻。急流汹涌如怒吼,怪石深邃锋利。大的石头像犀牛和象蹲伏,小的则如芙蓉花摇曳。轻舟看两岸,眼前景象如电光闪烁。撑船的师傅夸赞顺利渡过,但内心仍有忧虑。是谁将这险恶的地形移至此青山边?我观察古老的赣城,云峰点缀千万点。四方边疆被称为上游,丛生的竹子保留着旧时的痕迹。所忧虑的是突然的袭击,岂是担心余下的辉煌被侵蚀。何以借助秦国的力量,驱使它们执弓箭。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章江十八滩的险峻景象,通过生动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情感表达,展现了作者对自然环境的敬畏和对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急湍怒若号,怪石覃如剡”等句,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了江流的汹涌和石头的锋利,形象生动。后文通过对赣城和四藩的描写,引出了对历史和现实的深思,体现了作者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诗人陈邦彦的文学才华和深厚的历史感。

陈邦彦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