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晴川阁望武昌

霜崖突出藓纱斑,铁笛临风去不还。 百里帆墙千里水,一层城郭几层山。 遥知郁郁葱葱地,只在熙熙攘攘间。 沙鸟窥鱼鸥觅渚,试看何物是清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霜崖(shuāng yá):被霜覆盖的山崖。
  • 藓纱斑:藓苔覆盖的斑驳痕迹。
  • 铁笛:铁制的笛子,此处可能指吹笛的人。
  • 临风:迎风。
  • 帆墙:帆船的帆,形似墙。
  • 城郭:城墙。
  • 郁郁葱葱(yù yù cōng cōng):形容草木茂盛。
  • 熙熙攘攘(xī xī rǎng rǎng):形容人来人往,热闹繁忙。
  • 沙鸟:沙滩上的鸟。
  • 窥鱼:偷看鱼。
  • 鸥觅渚(ōu mì zhǔ):海鸥寻找水边的地方。
  • 清閒(qīng xián):清静闲适。

翻译

被霜覆盖的山崖突出,藓苔斑驳,铁笛的声音随风而去,不再回还。 百里的帆船如同千里的水面,一层层的城墙背后是层层叠叠的山峦。 遥想那郁郁葱葱的地方,其实就在这熙熙攘攘的人间。 沙滩上的鸟儿偷看水中的鱼,海鸥在寻找水边的地方,试问什么才是真正的清静闲适。

赏析

这首作品以登高远望的视角,描绘了武昌的壮阔景象和繁忙生活。诗中“霜崖突出藓纱斑”和“铁笛临风去不还”通过自然与人文的对比,表达了时光流逝的感慨。后两句“百里帆墙千里水,一层城郭几层山”则巧妙地运用了对仗和夸张手法,展现了武昌的地理特色和城市的层次感。结尾通过沙鸟和鸥的描绘,反问何为真正的清闲,含蓄地表达了对纷扰世界的超然态度。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