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州道上大风

南风捲地昏,拗折道傍树。 吹面如有痕,欲拔髭须去。 此地足黄沙,易作风神怒。 冈陵忽变迁,老马不知路。 日暮憩邮亭,颜面都非故。 盆水贮渗泥,双眼出烟雾。 诘旦过沙河,未至心见怖。 何事太行山,酣沉了不寤。 岂无一掬波,浣此秋空污。 梦中排九阍,芒履沾云絮。 投箠击眠龙,惊起如飞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捲地:卷起地面。
  • 拗折:折断。
  • 髭须:胡须。
  • 邮亭:古代供邮递和官员休息的亭舍。
  • 诘旦:次日早晨。
  • 九阍:九重天门,指天宫。
  • 芒履:草鞋。
  • :鞭子。
  • 眠龙:沉睡的龙。

翻译

南风席卷地面,昏暗中折断了路旁的树。吹在脸上像有痕迹,仿佛要拔去我的胡须。这里到处是黄沙,容易引起风神的愤怒。山冈和丘陵突然变化,老马也迷失了方向。日暮时分在邮亭休息,面容已非往昔。用盆水储存渗出的泥水,双眼仿佛冒出烟雾。次日早晨经过沙河,还未到达就心生恐惧。太行山为何如此沉睡,毫无觉醒之意。难道没有一滴清水,来洗净这秋空的污浊。梦中我推开九重天门,脚穿草鞋,沾满了云絮。用鞭子击打沉睡的龙,惊起的龙如同飞翔的野鸭。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作者在邢州道上的艰难旅程,通过自然景象的描绘,表达了旅途的艰辛和内心的感受。诗中,“南风捲地昏,拗折道傍树”生动地描绘了狂风肆虐的场景,而“此地足黄沙,易作风神怒”则进一步以黄沙和风神的愤怒来象征旅途的艰险。后文通过“日暮憩邮亭”和“诘旦过沙河”的时间转换,展现了旅途的漫长和不易。最后,通过梦境的描写,诗人表达了对清新世界的向往和对现实困境的超越。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感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