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台张昭甫给谏竹居王孙邀饮留别

白果青蔬劳远程,高台倾矣曲池平。 沙田似雪耘枯冢,柿子如丹缀土城。 古渍有无遗宋岳,监门应否识侯生。 欲知别后愁多少,试检霜毛添几茎。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繁台:地名,具体位置不详,可能是指某个历史遗迹或风景名胜。
  • 张昭甫:人名,可能是当时的官员或文人。
  • 给谏:官名,即给事中,负责规谏皇帝的官员。
  • 竹居王孙:人名,可能是指居住在竹林中的贵族后裔。
  • 白果:银杏的果实,又称银杏果。
  • 青蔬:新鲜的蔬菜。
  • 高台:指繁台,可能是一个高大的建筑或观景台。
  • 倾矣:倾斜,指高台已经破败不堪。
  • 曲池:曲折的池塘。
  • 沙田:沙质的田地。
  • 枯冢:荒废的坟墓。
  • 柿子:柿树的果实。
  • 如丹:像红色一样鲜艳。
  • 土城:用土筑成的城墙或防御工事。
  • 古渍:古代的痕迹或遗迹。
  • 遗宋岳:遗留下来的宋代的岳飞,这里可能指岳飞的遗迹或纪念物。
  • 监门:守门人。
  • 侯生:人名,可能是指某个历史人物或作者的朋友。
  • 霜毛:白发。

翻译

在繁台,张昭甫给谏和竹居王孙邀请我饮酒并留我别离。 我带着白果和青蔬远道而来,看到高台已经倾斜,曲池也已平坦。 沙质的田地上,人们像雪一样耕耘着荒废的坟墓,柿子像红色一样点缀在土城之上。 古代的痕迹是否还留有宋代的岳飞,守门人是否还记得侯生。 想要知道离别后的忧愁有多少,只需检查我的白发又添了几根。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作者在繁台与友人相聚的情景,通过对高台、曲池、沙田、枯冢等自然景观的描绘,表达了对时光流逝和历史变迁的感慨。诗中“白果青蔬”与“柿子如丹”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也隐喻了生命的盛衰。结尾的“试检霜毛添几茎”则深刻反映了作者对离别后愁绪的深切体验,以及对岁月无情的感叹。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袁宏道对人生和历史的深刻洞察。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