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君超邀余过新置山庄庄在翠微中甚幽僻

扫石移尊去,披云曳杖行。 冈峦频转换,郛郭偶生成。 溪尽田家出,山回仄路平。 远峰稠叠起,苍翠扑轩楹。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yè):拖,拉。
  • 郛郭 (fú guō):外城,这里指山庄的外围。
  • (zè):狭窄。
  • 轩楹 (xuān yíng):高大的柱子,这里指山庄的建筑。

翻译

清扫石阶,移动酒杯离去,披着云雾,拖着拐杖行走。 山峦频繁变换,山庄的外围偶然形成。 溪流尽头,田家出现,山势回环,狭窄的小路变得平坦。 远处的山峰密集重叠,苍翠的景色扑面而来,撞击着高大的柱子。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袁宏道应邀访问友人龙君超新置山庄的所见所感。诗中通过“扫石移尊”、“披云曳杖”等动作,展现了诗人悠闲自在的行走姿态。山庄坐落于“翠微中”,环境幽静偏僻,山峦、溪流、田家、山路的描绘,生动勾勒出一幅山间田园风光。结尾的“远峰稠叠起,苍翠扑轩楹”则以壮丽的山景作为高潮,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赞叹。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明代文人崇尚自然、追求心灵自由的生活态度。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