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君御宪佥治兵甘州

十万貔貅拥火旗,角巾纨扇坐麾时。 闺中莫道腰围减,塞上难辞鬓发丝。 鼙鼓静来朝撤帙,氍毹遮处夜闻棋。 边人惯唱伊凉曲,好谱新词与雪儿。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貔貅(pí xiū):古代传说中的神兽,常用来比喻勇猛的军队。
  • 角巾:古代男子戴的一种头巾。
  • 纨扇:用细绢制成的扇子。
  • (huī):指挥。
  • 闺中:指女子的内室。
  • 腰围减:指因忧虑而消瘦。
  • 鬓发丝:指鬓角的头发。
  • 鼙鼓(pí gǔ):古代军中用的小鼓。
  • 撤帙(chè zhì):指放下书卷,停止学习。
  • 氍毹(qú shū):一种毛织的地毯。
  • 伊凉曲:古代的一种曲调,多用于边塞诗中。
  • 雪儿:指歌女。

翻译

十万勇猛的士兵手持火红的旗帜,你戴着角巾,手持纨扇,坐在那里指挥。 在闺房中的女子不要说因为忧虑而消瘦,你在边塞上难以推辞那鬓角的头发。 当军中的鼓声静下来,早晨你会放下书卷,不再学习;夜晚,地毯遮盖的地方,你能听到棋声。 边塞的人们习惯唱着伊凉曲,你最好谱写新的词曲,教给歌女雪儿。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军事指挥官在边塞的生活情景,通过对比闺中女子的忧虑与边塞的艰辛,展现了边塞生活的真实面貌。诗中“貔貅”、“火旗”等意象生动描绘了军队的威武,而“角巾纨扇”则体现了指挥官的儒雅。后两句通过对日常生活的细腻描写,传达了边塞的宁静与文化的融合,表达了对边塞生活的深刻理解和赞美。

袁宏道

袁宏道

袁宏道,字中郎,又字无学,号石公,又号六休。湖广公安(今属湖北省公安县)人。万历二十年(1592年)进士,历任吴县知县、礼部主事、吏部验封司主事、稽勋郎中、国子博士等职,世人认为是三兄弟中成就最高者。他是明代文学反对復古运动主将,他既反对前後七子摹拟秦汉古文,亦反对唐顺之、归有光摹拟唐宋古文,认为文章与时代有密切关系。袁宏道在文学上反对“文必秦汉,诗必盛唐”的风气,提出“独抒性灵,不拘格套”的性灵说。与其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并有才名,由于三袁是荆州公安县人,其文学流派世称“公安派”或“公安体”。合称“公安三袁”。 ► 169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