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文心:指文学创作的灵感和心思。
- 众缘:众多因素或条件。
- 狂澜:比喻动荡不安的局面或激烈的情感。
- 百派:指各种不同的流派或学派。
- 波漩:波涛回旋,比喻纷争或混乱。
- 敝衰:衰败,衰落。
- 八代:指历史上的八个朝代,这里泛指历史。
- 当年甚:当时非常。
- 刑法:法律制度。
- 诸家:各家学派或理论。
- 近日贤:近来被认为是贤明的人。
- 汉世:汉朝时期。
- 治安:社会秩序和安定。
- 空策论:空洞的议论或理论。
- 宋朝君德:宋朝皇帝的德行。
- 忽经筵:突然间在朝廷上。
- 浮言:空洞无物的言论。
- 口实:借口,理由。
- 唾:唾弃,鄙视。
- 儒羞:儒者的耻辱。
- 共肩:共同承担。
翻译
自从文学的灵感触及了众多因素,各种流派便在动荡中纷争不休。历史上的八个朝代曾经非常衰败,而近来的法律制度和各家学派则被认为是贤明的。汉朝时期的社会秩序和安定只是空洞的议论,宋朝皇帝的德行却在朝廷上突然显现。那些空洞无物的言论真值得唾弃,我努力洗刷儒者的耻辱,或许可以共同承担。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历史和现实的对比,表达了诗人对当时社会文化状况的深刻反思。诗中“文心落众缘”展现了文学创作的广泛影响,而“狂澜百派任波漩”则描绘了文化领域的纷争与混乱。诗人在回顾历史的同时,对当代的法律制度和学派持有肯定态度,认为它们比过去更为贤明。然而,对于那些空洞的言论和儒者的耻辱,诗人则表现出强烈的批判和自我反省,希望通过努力来洗刷这些耻辱,共同承担起文化复兴的责任。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敏锐观察和对文化责任的深切感受。
郭之奇的其他作品
- 《 天中日王子龙招看龙舟得流字 》 —— [ 明 ] 郭之奇
- 《 天汉篇 》 —— [ 明 ] 郭之奇
- 《 杨乐庵建慈云寺既成见招得胎字二首 》 —— [ 明 ] 郭之奇
- 《 题双峰寺有怀石山禅师寺旧在双山。宋末,石山移此地 》 —— [ 明 ] 郭之奇
- 《 望白云在天忽然有感而赋此 》 —— [ 明 ] 郭之奇
- 《 对庐山默约 》 —— [ 明 ] 郭之奇
- 《 宋八王 》 —— [ 明 ] 郭之奇
- 《 道经庐山憩东林寺僧人索句 》 —— [ 明 ] 郭之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