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午除夕偕伯常兄吴城舟中二首

客鬓朝朝欲老来,流年不但远婴孩。 湖心况逐残冬隐,山色兼招暮雨催。 忍向离颜萋岸草,孤将旅绪发江梅。 时光奄迅一如此,安得昆明无劫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庚午:古代干支纪年法中的一个年份,具体对应公历哪一年需要根据具体历史时期推算。
  • 除夕:农历年的最后一天,即春节前夜。
  • 伯常兄:作者的朋友,具体身份不详。
  • 吴城: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客鬓:指旅人的鬓发,常用来形容旅途中的衰老。
  • 流年:指流逝的岁月。
  • 婴孩:婴儿,这里指幼小的孩童。
  • 湖心:湖的中心。
  • 残冬:冬季的末尾。
  • 暮雨:傍晚的雨。
  • 离颜:离别的面容。
  • 萋岸草:萋萋,形容草木茂盛的样子;岸草,岸边的草。
  • 旅绪:旅途中的思绪。
  • 发江梅:江边的梅花开放。
  • 时光奄迅:时光迅速流逝。
  • 昆明:地名,指昆明池,古代长安城的一处人工湖。
  • 劫灰:佛教用语,指世界毁灭后的灰烬,比喻灾难后的遗迹。

翻译

旅人的鬓发每年都在衰老,流逝的岁月不仅仅远离了幼小的孩童。湖的中心随着冬季的末尾而隐去,山色也因傍晚的雨而变得模糊。怎能忍心看到离别的面容和岸边茂盛的草,孤独地将旅途的思绪寄托在江边的梅花上。时光如此迅速地流逝,怎能期望昆明池没有灾难的遗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在除夕之夜,与友人一同在吴城舟中的所感所思。诗中,“客鬓朝朝欲老来”一句,直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后文通过对湖心、山色、岸草、江梅等自然景物的描绘,进一步抒发了诗人对离别和旅途孤独的感受。结尾的“时光奄迅一如此,安得昆明无劫灰”则深刻反映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多舛的无奈与哀愁。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表达了诗人对人生和时光的深刻感悟。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