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无念
五年一会面,一别不惨然。
只消三回别,便是十五年。
念我志参学,黄杨木子禅。
百遍听师语,终不破紏缠。
辟彼生肓人,生不识紫朱。
告以朱何似,转告转模糊。
别师既不忍,留师复苦难。
十月江风多,留毛盖脑寒。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惨然:悲伤的样子。
- 参学:指学习佛法。
- 黄杨木子禅:可能指某种禅宗的修行方法或教义。
- 紏缠:纠缠不清。
- 生肓人:天生失明的人。
- 紫朱:紫色和红色,这里比喻事物的真相或本质。
- 模糊:不清晰,难以理解。
翻译
五年才有一次会面,每次分别并不感到悲伤。 只需再经历三次分别,就相当于过了十五年。 我立志学习佛法,专注于黄杨木子禅。 即使听了一百遍师父的话,终究还是无法解开纠缠。 比喻一个天生失明的人,他从未见过紫色和红色。 告诉他红色是什么样子,转述之后却越来越模糊。 既不忍心与师父分别,又难以留住师父。 十月的江风很大,留下只会让头脑更加寒冷。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师父的深厚情感以及对佛法学习的执着追求。诗中通过“五年一会面”和“只消三回别,便是十五年”的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短暂。诗人虽然努力学习佛法,但感觉自己仍像“生肓人”一样,对真理的理解模糊不清。最后,诗人表达了对师父的依依不舍,以及对继续学习的渴望和无奈。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佛法和师恩的敬重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