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双峰寺有怀石山禅师寺旧在双山。宋末,石山移此地

三百年来旧佛宫,依稀犹记石山翁。 预为法界传灯钵,故入尘寰试色空。 四壁人烟天蚤暮,一湾流水日西东。 镜台菩树今何在,锡杖遥遥觑紫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法界:佛教术语,指一切众生和佛的境界。
  • 传灯:佛教用语,比喻佛法如灯火相传,照亮众生。
  • 尘寰:人世间。
  • 色空:佛教用语,色指物质现象,空指其本质为空。
  • 镜台:指佛像前的供台。
  • 菩树:菩提树,佛教中象征觉悟的树。
  • 锡杖:僧人所持的杖,上有锡环,行走时发出声响。

翻译

三百年来,这座古老的佛寺依旧,依稀记得那位名叫石山的禅师。 他为了将佛法如灯火般传承下去,特意来到这纷扰的人间,体验物质与虚无。 四周是人烟稠密的村落,从早到晚,一条弯弯的流水在日落时分流向东西。 佛像前的供台和菩提树如今何在?只有那遥远的锡杖,静静地望着紫色的山峰。

赏析

这首作品怀念了石山禅师,通过描绘佛寺的古老和禅师的修行,表达了对禅师传承佛法的敬仰。诗中“预为法界传灯钵,故入尘寰试色空”体现了禅师深入人间,体验生活,同时不忘佛法的传承。末句“锡杖遥遥觑紫峰”则以一种超然物外的视角,展现了禅师对尘世的淡然和对佛法的坚守。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禅师精神的追思和敬仰。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