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承之以谒虔州王文成祠诗见示用韵

良知一炬百年光,千载岐羊乍识乡。 道在斯文关后死,功馀我武诵维扬。 清朝砺带乾坤壮,圣庙牺樽日月长。 此地歼妖公一事,虔江石齿自襄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岐羊:比喻事物复杂多变,难以辨明真相。岐,分岔;羊,比喻事物。
  • 斯文:指文化、文学或文人。
  • 砺带:比喻江山稳固,如磨刀石般坚硬。砺,磨刀石;带,环绕。
  • 牺樽:古代祭祀用的酒器,这里比喻圣庙的庄严和神圣。
  • 歼妖:消灭妖邪,这里指王文成公的事迹。
  • 虔江:指虔州(今江西省赣州市)的江河。
  • 石齿:指江中的礁石,比喻坚固不移。

翻译

良知如同一束百年不灭的光芒,千年来我们初次认识到事物的复杂多变。 道义存在于文化之中,关乎后人的生死存亡,功绩留存于我武的颂扬之中。 清朝的江山如磨刀石般坚固,圣庙的祭祀酒器象征着日月的长久。 此地王文成公消灭了妖邪,虔江中的礁石坚固如初,自襄阳以来未曾改变。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良知”、“道义”、“江山”和“圣庙”的赞美,表达了对王文成公的敬仰和对清朝江山稳固的自豪。诗中“岐羊”一词巧妙地比喻了事物的复杂性,而“砺带”和“牺樽”则分别象征了国家的稳固和文化的神圣。结尾的“虔江石齿自襄阳”一句,既表达了对王文成公事迹的纪念,也暗示了历史的连续性和不变性。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满了对历史和文化的深刻思考。

郭之奇

明广东揭阳人,字仲常。崇祯元年进士。累迁至詹事府詹事。后隐居南交山中,结茅屋数椽,著述其中。有《稽古篇》一百卷。 ► 190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