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答罗若思

犹及生初识太平,盛时风物叹斯征。 但闻帝子啼魂怨,不见军中胡胆惊。 万国可能忘祖德,九玄终自祐皇明。 披吟却简迎降传,愁极翻令欲绝缨。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次答:回答别人的诗作。
  • 罗若思:人名,诗人的朋友。
  • 生初:出生之初。
  • 太平:指社会安定,没有战乱。
  • 盛时风物:繁荣时期的景象。
  • 斯征:这样的景象。
  • 帝子:皇帝的儿子。
  • 啼魂怨:因悲伤而哭泣,魂魄都带有怨气。
  • 胡胆惊:胡人的胆子都感到惊恐。
  • 万国:指各个国家。
  • 祖德:祖先的德行。
  • 九玄:指天,也指皇帝的祖先。
  • :保佑。
  • 皇明:皇帝的光明,指皇帝的统治。
  • 披吟:吟咏,这里指阅读。
  • 却简:拒绝简陋的。
  • 迎降传:迎接投降的传说。
  • 愁极:非常忧愁。
  • 翻令:反而使得。
  • 欲绝缨:想要断绝联系。

翻译

我还能记得出生之初的太平盛世,感叹那繁荣时期的景象。 只听说皇帝的儿子因悲伤而哭泣,魂魄都带有怨气,却不见军中胡人的胆子感到惊恐。 各个国家可能忘记了我们祖先的德行,但天和皇帝的祖先终会保佑我们的皇明。 阅读那些拒绝简陋的迎接投降的传说,非常忧愁反而使得我想要断绝联系。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太平盛世和当前局势的对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对祖先德行的怀念。诗中“帝子啼魂怨”与“胡胆惊”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结尾处的“愁极翻令欲绝缨”则抒发了诗人深沉的忧国之情和无奈之感。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深刻思考。

陈邦彦

陈邦彦

明广东顺德人,字令斌。为诸生,意气豪迈。福王时,诣阙上政要三十二事,格不用。唐王聿键读而伟之。既即位,授监纪推官。未任,举于乡。以苏观生荐,改职方主事,监广西狼兵,授赣州。至岭,闻隆武帝败,乃止。西行谒桂王,擢兵科给事中。旋闻桂王兵败,避居山中。清兵破广州,观生死。邦彦乃与陈子壮密约,起兵攻广州。兵败入清远,与诸生朱学熙据城固守。城破被执,不食五日,被害。永历谥忠悯,赠兵部尚书。 ► 295篇诗文